开封千亿重造北宋汴京引轰动 官方回应称系误读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西大同开展的“古城复建”工作吸引了各方关注,当地政府、专家及市民、网友对“复建”到底是真保护还是做“假文物”的争论也是各执一词,前不久,河南开封将举债千亿元花费四年重造北宋“汴京”的消息也是风波不断。

日前有媒体报道,河南开封正在推进一项宏伟的老城改造计划,即从今年开始,在4年内将老城区约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迁完毕,改造成一个近20平方公里的人文休闲旅游城市,以重现北宋时期的“汴京”盛景,同时建造另一座工业新城,而预计仅拆迁费用就将耗资1000亿元。不少开封市民对此表示担忧:

市民:这部分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是不是还要去贷款,还是要去借债?会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影响到开封市,影响到我们其它的一些民政、一些市政的建设、跟我们老百姓有切身利益的一些事情。

据了解,开封的财政收入只有不到50亿元,以这样的经济体量,要想在“4年内将老城区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拆迁完毕”,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项计划一经媒体披露就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认为,花费千亿元重造一座假古城,借此振兴旅游的做法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樊明:现在有些所谓打造的古城里,无非就是卖点字画或者搞点小的旅游项目,这些项目现在在开封城里已经有了。在这个基础之上,要重新来打造的话,没有那么多东西能够填满整个目前开封市的城区。

对于外界和开封市民的种种担心,开封市政府副秘书长梁东雁做出了解释和澄清。他说,开封目前正在进行“两改一建”,对老城区将来的建设要求是“内在时尚、外在古典”,并无意于打造所谓的北宋“汴京”城,之前媒体的报道存在误解。

梁东雁:关于“两改一建”指的是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一建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这项惠民工程确实时间跨度大、所需资金比较多,但所谓的千亿并非目前的实际投入,也没有这种改造性的定义,只是一种推断,所谓的“清城计划”更是子虚乌有。

开封市政府部门出面澄清,所谓举债千亿元的“清城计划”实际上是误读,开封目前在做的工作是“两改一建”,重点是棚户区的改造。

作为河南省棚户区面积最大的开封市,棚户区人口密度平均达到每平方公里1.9万人,局部达到3万人,人口密度为全省之最。棚户区人口密度高的背后是成套设施落后的恶劣生存环境,像吃水难、排污难、取暖难、入厕难。今年1、2月间,开封市大南门里58户居民两次联名致信市委、市政府,反映居住条件恶劣,要求对老城棚户区进行改造。今年2月9号,开封市启动了棚户区城中村即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未来4年内改造棚户区面积580万平方米,从今年起到2015年年底,开封市每年要改善不少于3万户的居民住房条件。

在老城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势必要改造老城,开封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改造老城时开封提出了坚持棚户区改造与文物保护和提升文化产业功能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依照老城原有的文化风格建设也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造假文物。未来5年开封市将重点打造占地2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也就是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八大产业片区,22个文化产业项目已经确定,通过招商引资,投入3亿多元的“城摞城”博物馆项目正在建设中,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清明上河城等上百亿文化产业项目已经落地生根。 .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