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在官网上挂出了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这是继1999年出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浙江首次结合本省实际,对“条例”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修订章节涵盖了全省古村落保护规划、合理利用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保护第一是硬道理
作为古村落拥有量和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均排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古村落的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随着乌镇、西塘、诸葛村等历史古村镇近年来成为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各级政府及一些学者专家开始担忧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会被变相利用和遭到破坏,浙江省对古村落的高度保护意识甚至普及到了村里。
形为八卦图的金华诸葛村,2900多村民中有75%姓诸葛,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裔,全村共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304幢。村里一直坚持树立“保护家乡”的思想,《文物法》被印在挂历上进家入户。《村规民约》中规定,村民中如有毁坏或破坏文物行为的,村民委员会将中止该户的福利待遇。如今,建筑设计时纳入的防火、防水、防盗功能保存完好。村里人人都知道,村内的道路、古井、驳坎等古建筑是古村落中不可缺少而需要保护的。村中如有文物破坏行为,村民会互相监督和检举。
近10年间,随着进村旅游的人增多,诸葛村的保护力度也同步加大,先后抢修古建筑40000多平方米,整修道路6000多米,并投资1000多万元恢复了上塘古商业街,在该工程中拆除影响保护的新建筑6700多平方米。2010年,该村成功入选“中国十大古村落”。
诸葛村成功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次“条例”修订总则依然坚持保护优先、同时坚持鼓励发动村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古村落的保护。
合理利用是硬要求
“条例”草案提出,应正确处理古村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经省市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文物主管部门等机构会同批准后,可以对古村落进行合理利用,各级政府要将保护与管理需要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古村落搞适度的旅游开发,是古村落求发展的内在硬要求,也是浙江诸多古村落如今在保护中利用的不二选择。
在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原先破败的“登科弟”四合院,即使不是周末,院里也常常住满来寻找童年老屋记忆的游客。屋主羊文生两年前与磐安县政府签订了修缮合同,双方各出资一半,修缮即将倒塌的老房子。据悉,2009年,磐安县作出了《关于古建筑保护管理的决定》,由政府出资一半,按照“抢救濒危、保护重点、维护一般”的原则,对全县24个古村落349户户主家的古建筑、特色建筑进行了修缮,修缮好的古建筑用于旅游观光和旅游接待。
几年来,磐安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古村落保住了,游客也多了。最早实施老房子保护的管头村,办了70家农家乐,2011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营业收入1050万元。全县古村落2011年接待游客70.5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3.24亿元。
温州4A级景区内有一大片古村落,保护发展不同步,游客人数分布不均衡,许多村的旅游收入不足以满足管理费用支出,村集体和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几乎无所受益,古村保护利用均受制约。今年3月,永嘉县发改委已对楠溪江古村落的维修和保护进行了立项,永嘉县财政就此拨了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目前,他们正在准备出台关于楠溪江整体保护开发的方案,大的原则是保护和开发并存,保护优先,并实现农房改造和保护老房子分离。目前,有专家提出将楠溪江古村申遗的设想,对此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行动中。
协调发展需硬手段
既保护好古村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又让村民依据其价值进行了适度的利用,两者互相促进,这就是协调发展的标准。浙江正在利用多种硬手段促进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历史文化古村落得到基本修复和保护,部分历史文化村落将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制度规范是前提。旧“条例”中存在理念、原则和具体规定不一致情况,修订草案明文提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今年,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也强调:针对有争议的建设活动必须履行专家路论证和公众听证等民主决策程序,违者将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科学规划需先行。江山坚持结合特色乡土文化,邀请全国知名古建专家团队科学编制《江山市特色文化村发展与保护规划(2009-2020)》,从全市面上对20多个特色文化村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定位、主攻方向、重要措施以规划的形式予以固定。在此次“条例”草案中“规划”单独成章,其中首先提出,名古村保护利用申请获批后,所在地政府应在1年之内组织编制完成规划,保证保护利用更科学。
资金支持是基础。衢州和睦村是有近300年历史的传统土陶生产基地,在保护现有土窑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2000万元,按照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2000万元,开发仿古彩陶系列产品,不仅使该村传统制陶工艺得到传承,并且将土陶文化产业培育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产业。浙江省近日决定,争取在每年600万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
人才队伍是保障。诸葛村组织当地的土木工匠,成立了泥瓦工、石工、木工队,常年对古村落的建筑进行修缮,使传统的建筑乡土工艺得以传承。为了古村落的安全,村里成立了专职消防队,专门负责全村的消防和环境秩序维护。村委还组建“诸葛古村落保护专家组”,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