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两大历史街区修复拉开大幕(图)

12月10日上午,南长跨塘桥畔鼓声阵阵、惠山龙头河口人头攒动。经过数年的精心准备,无锡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和惠山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同时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名桥街区

有着“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之地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将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核心区18.78公顷的保护、整治、复兴,实现把该历史街区打造成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街区目标,使之成为无锡最具江南文化特色、最显运河古韵风情的绝版地。

该街区明年将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首先启动“一河一区工程”――历史街区启动区北起永乐路、南到鸭子滩,东起南下塘,西至虾桥下。内有张氏嘉业堂、刘鸿铎祖宅、王朝仙旧宅、周氏余庆堂、钱同义老宅等多处古宅,通过对该区域的保护整治,保留现有传统建筑,再现昔日古宅群落风貌。同时对古运河(南门桥-南水仙庙)长2010米、伯渎河(伯渎桥-兴隆桥)长550米,实施河道清淤;对跨塘桥-南水仙庙段3290米进行驳岸整治,优化运河水环境。

作为清名桥核心景观区,明年将打造两桥景观工程,一方面通过对清名桥、古运河博物馆、古窑博物馆等节点精点保护修复,使清名桥一带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精华地区;一方面将对老跨塘桥进行复建,为街区增添一景。一直酝酿已久的“三馆”一期工程也将于明年启动。其中,“古丝绸博物馆”将利用永泰丝厂原有建筑,改造厂房,调整功能,使之在博物馆功能外,成为历史街区核心段旅游休憩场所。“古窑博物馆”利用伯渎桥与清名桥相互呼应的独特景观,利用现存100多年历史的窑业公所设立。“古运河博物馆”则将充分挖掘伯渎港和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精髓,开放清名桥前广场,对节点内的坎宫救熄会和镇塘庵两处文保建筑及清名桥小学用地,保留修复后作为一处参观点。

明年,街区还将恢复祝大椿故居、薛南溟故居、王朝仙旧宅、钱同义老宅四座老宅的原貌。同时修复五条道路,形成一个路网,其中南下塘路,长1210米,宽3米;界泾桥路,450米,宽7米;清名路,长1040米,宽30米;通扬路,长3640米,宽24米;南长街,长4460米,宽12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惠山古镇

“人杰地灵”千人报德牌坊的发掘工程堪称惠山古街历史街区修复工程启动的序曲。昨天的启动仪式现场,千人报德牌坊的两根柱子已经竖起,引起老惠山们争相观看。与此同时,龙头河的清淤工程也已全面展开。

惠山古镇5年来已先后完成了古街保护修复四个层次的规划和旅游策划以及立项、定点、融资等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工作计划,接下来将尽快实施惠山横街100多户住宅的搬迁工作,完成惠山横街启动区和古惠山公园的设计工作;协调好留耕草堂、杨藕芳祠、顾可久祠的建设工作;落实锡惠路改道建设计划。

惠山古镇保护修复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其中,横街、直街,龙头河上、下河塘两侧的修复将于明年初见成效。同时启动修复留耕草堂、王恩绶祠、杨藕芳祠、古惠山公园等,形成一条初步的旅游参观线路。同时还将积极展开惠山古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将古街区打造成了无锡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