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寨”等于饮鸩止渴
湘西凤凰古城旅游开发十年来,如今已然人满为患,基础设施不足、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当地政府将于年内在距凤凰古城6公里之外,投资55亿元建一个完全模仿凤凰古城的新镇“烟雨凤凰”,以解决古城接待能力不足的困扰。
在凤凰古城之外依葫芦画瓢再建新镇“烟雨凤凰”,这种“文化山寨”行为在我们这个“山寨大国”,是不必奇怪的。相类似的例子所在多有,比如盛行于各地的种种“山寨天安门”、长沙“世界之窗”和深圳“锦绣中华”里所汇聚的名胜景点。显然,在世界之窗里走了一遭,我们不能因此而炫耀说周游了列国。毕竟,我们在这些“景点大观园”里所看到的,只是一件件赝品。而“烟雨凤凰”,大抵也可如是观。
当然,若从古城保护的角度来看,在旧城之外建造新城,以此来疏散旧城的压力,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方面有先例可循,比如同为著名景区的山西平遥古城,在1997年申遗成功后,即在恢复保护古城同时进行了新城区建设;再往上溯,195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完整保留北京古城,也曾建议在北京西面另建新城。只可惜,梁思成的行政中心西移方案终被“在旧城之上建新城”的观点所取代,从而导致如今北京古城的不堪面目。
但问题是,“烟雨凤凰”是出于保护凤凰古城吗?这实在令人生疑。凤凰古城旅游公司董事长叶文智所谓的“传承和弘扬凤凰文化,续写凤凰历史”,说白了不过是借“文化保护”之名行“经济增长”之实。换言之,投资55亿元的山寨版凤凰古城,只是地方政府猎取政绩和经济利益的敲门砖。在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中,所谓文化保护,是极其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而为地方财政开源才是最感兴趣的。
那么,这桩巨额投资的生意“钱途”究竟如何?从短期来看,“烟雨凤凰”并不见得如一些人所说的“很难获利”,相反稳赚不赔也是有可能的。从理论上来说,像山寨版凤凰古城这种“赝品”,对游客很难有吸引力。但不应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国内民众旅游消费意识渐强,但又囿于大多数民众钱袋并不殷实以及整体审美水平较低,使得普通民众的旅游消费依然处于低端水平。对于多数普通游客而言,只要景区相关价格优惠、景点新鲜好玩、服务质量称心,至于景点是赝品还是真品,是不太计较的。这也大致是“世界之窗”之类的山寨“景点大观园”生意火爆的主要原因所在。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国民审美水平的提升和旅游消费观念的变革,那种完全山寨的“景点”,则要被游客丢进垃圾桶了。届时,山寨“烟雨凤凰”沦为第二个像“孙大圣故里”那样的“烂尾工程”,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毫无创意地去复制凤凰古城,无疑是一桩冒险的生意,更是一种庸俗之极的“文化啃老”,充分暴露出了地方决策者饥不择食、鼠目寸光的文化“变现”心态,以及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自信,乃至无知。须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凤凰古城固然具有商品的属性,但这是一件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批量生产的“文化商品”。凤凰古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小城之一”,端在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水乳交融的景观。这正是一个旅游品牌的价值和生命力所在。
显而易见,发展凤凰旅游文化以及提升古城品牌价值的路径,关键在于保真和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延伸品牌的内涵和价值。而简单盲目地复制古城,使真假并立,恰恰不是在提升古城的品牌价值,而是在稀释与消解古城原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情风俗。如此做法,显然无异于自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