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不堪生活被打扰强摘文物保护牌
住宅若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相信多数人的反应一定是倍感荣幸,可家住闵行区召稼楼梅园的居民却与此相反:接连两次将政府挂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铭牌拆除。
原来,自梅园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梅园的居民感到,不论是古宅本身还是现住居民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实惠。“这么嗲的古宅没人好好保护,反招来了一些游手好闲的游客私闯民宅,还偷摘果实盆景。”居民们表示,他们眼中的梅园发展现状“很糨糊”。
疑问
接连两次摘除保护铭牌
居民何以如此举动?
东方网8月30日消息 记者罗丹妮:据《青年报》报道,对于浦江镇革新村的老居民而言,村里13组1号至48号的古宅梅园曾是他们的骄傲:梅园古称平寿堂,当地人叫它“九十九间半”,早年世代住着有着“浦左首富”之美誉的奚姓望族。现保存近百间房屋的建筑规模,曲线优美的黑瓦坡顶,高耸的“观音兜”屋脊……都让人感到革新村大家族曾经的辉煌与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然而,自2003年12月这里评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挂牌以来,特别是在召稼楼古镇开放之后,这里的居民竟接连两次将文保铭牌摘除。到底是什么触怒了本来该是倍感荣耀的居民心理呢?
穿过召稼楼古镇大批仿古建筑群,沿着刘家河一路走,记者找到了这座古旧的深宅大院。虽然门前未见“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墙上却留了4根原挂牌的钉子;而在中庭通往外界的红漆木门上,醒目地写着黑色大字“私人空间 严禁入内”。门旁的果树上也吊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有毒此果,不能吃,已打药水,后果自负”的字样。
记者亮明身份后,从宅内走出的居民张老伯表示,“是我们当初把文保单位的牌子给摘了的,后来管理部门又来装过牌子,还是被我们扔了,总共挂过两次,现在再没人来装了。”张老伯如是说。
在梅园33号的居民骆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被摘掉的两块文保单位铭牌:梅园2号住户门前的石桌旁,斜靠着两块石板,掀开一角,另一面刻的文字清晰地显露出来:“梅园”!原来铭牌并未被“扔”,只是静静地躺在了园中,不欲被外人看到。
原因
每每经历“不速之客”
居民隐私被严重侵犯
原来,据张老伯介绍,自梅园被评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且挂牌后,游客都慕名前来,但不少游客“手脚不规矩”,偷摘庭院中居民种植的瓜果和盆景,破坏房屋的砖瓦等行为令他们十分反感。“其实如果游客进来若不乱拿乱动,只参观的话,我们还是欢迎的。”
若说偷摘果实让人气恼,那么生活被打扰、隐私被侵犯则是居民最无法容忍的。
正如游客罗先生所言,整个老宅三层进深,房屋如俄罗斯套娃般,中庭内不仅有居民们种植的植物,晾晒的衣被,还有随处可见的痰盂。“这让我有一种穿越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感觉,它们是居住在城市中的人难能一见的生活景象。为此,我会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焦距对准我看中的一切事物,包括透过窗户看到的老式的室内摆设。”罗先生说,他也知道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可理智战胜不了那种冲动。
梅园居民骆先生告诉记者,特别是夏天,居民都穿着短衣短裤,中午吃饭或午觉休息时,时常被不速之客打搅“围观”。“游客不光不尊重我们的隐私,透过纱窗门或窗户往里张望,还在院子里大声说话,刚睡着就被吵醒了。”特别是挨着大门边的几家住户,这种现象最明显,连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
记者了解到,由于梅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用作职工宿舍,有三十几户人家住进来,所以当时还对住宅进行分割改建。可当时的房屋改建工作并不像如今那么注重安全和隐私:每家都是木制窗框和木门,没有防盗设施,且隔音效果很差。尤其是在白天,绝大多数居民会将窗帘收起,而居民是否在家,以及诸如吃饭睡觉等生活起居情况一览无余。在游客眼里,梅园居民的生活也无疑成为被“展示”、被“猎奇”的一部分。
骆先生说,这才有居民将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摘掉藏起来,“他们可能觉得这样来参观的人会少一些。”
》居民心声
只有保护的义务
而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如果说挂铭牌是为了防止我们动房屋内部的结构,可现实情况是我们只有保护的义务,没有丝毫享受的权利,生活还被打扰。”据梅园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介绍,如今的梅园早已破旧不堪,从没有一个单位部门来好好修缮,下雨天居民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天花板漏水,物业公司都不管。”面对此类情况,住户徐阿婆说,她们只好请乡下的泥水匠来修。在骆先生40多平方米的家中,记者看到电视机旁、衣柜上、床边等处竟放了多个用来接雨水的脸盆。骆先生称:“年年夏天都是这样,脸盆满了就要马上倒水,就算是台风来了也没办法,我们居民还是得住在这里。”
已住在这里几十年的步阿婆告诉记者,“阿拉个辰光梅园老嗲额。地面上铺的都是这种大石头,还有黄道砖。但为了让人和自行车好过往,后来连着门的路就铺了水泥。再后来又铺自来水管,敲掉了点石头。更有些人从院子里挖出一些砖块石头到外面铺桥头,因为这是公房,不是私人所有,阿拉也不好意思管,现在想想真是老可惜。”
步阿婆对记者说,当初召稼楼开发时,上海召稼楼古镇旅游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曾就梅园修缮开发事宜和居民进行协商解决。“居民太多,动迁起来十分困难。维修是可以,但整幢房屋都得大修,需要我们搬出去半年,还不帮我们解决安置房问题,得我们自己租房住。我也常看法制节目的,这种事情在市区没有的呀。”
在她的带领下,记者看见屋后的山墙处开了一个门框,边上有些青砖已经脱落,变得镂空,墙上还斜撑了两根三四十公分粗的水泥柱。步阿婆说:“要不是这堵墙要塌了,物业公司也不会来管的。不过,这样来修缮古迹,还真是‘捣糨糊’。”
而在梅园33号附近,记者看到,屋顶瓦片已残破不堪,站在下面就能看到蓝天。
就记者看到和居民所反映的问题,记者致电梅园所属的杜行物业管理公司了解情况时,杜行物业的负责人显得十分警觉。当记者问及“梅园现今是否有维修计划”,该负责人回应称“不是挂了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了吗?”待记者重复一遍以上问题后,他表示说“正在和召楼古镇资源管理公司协调中。”
》文保部门说法
挂牌不为吸引游客
只期居民不动房屋结构
梅园居民认为挂铭牌的目的“是使梅园成为吸引游客游古镇的又一卖点。”闵行区文保部门工作人员梅国强则告诉记者说,梅园被挂上“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目的在于有法可依。“让所住居民不得随便拆除房屋结构,特别是主框架。”
面对梅园居民生活受到打扰,二度将文保铭牌摘除的情况,闵行区文保部门表示,他们理解居民的心理,挂铭牌也不是为了吸引游客,所以一方面他们不会责怪居民的行为,一方面他们会密切关注召稼楼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尽可能地保护好文物保护建筑。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对外开放。上海市文物局地面历史文物处副处长李孔三认为,游客前往梅园观光旅游,应该事先征得里面居民的同意。哪怕相关人员有专业研究需求,也需通过文物管理部门事先打招呼,因为这里面除了涉及居民的隐私,还存在安全问题。
随后,记者致电召稼楼古镇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宣传科张科长介绍说,“梅园现在已有开发的计划,可能会列入召稼楼开发的二三期。”至于时间,还没有确定下来,“要通过镇里统一安排。”
梅国强告诉记者,该住宅居民面临的情况他都知道,“其实,文物保护与地区民生发展没有太多抵触。政府也愿意修缮梅园,只是居民不愿搬,或者说搬迁条件谈不拢。”据他称,梅园已被列入召稼楼开发的二期计划,不过里面有40户左右的居民(按门牌算),所以届时搬迁大修情况或也不太乐观。
》记者调查
不堪受扰的绝非只有梅园居民
在徐光启故居 记者被“请”出门外
在进一步调查后,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有163处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其中不少都如梅园一样,存在居民抱怨生活被游客打扰,所处环境纷杂或内部墙体受损无人管或管理不善的情况。
在黄浦区乔家路238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故居,离大门最近的一户居民为记者开了门,在礼貌回绝一切提问后,又将记者“请”出了门外。原来,其内的住户早对前来观光拜访的游客不甚其烦,明代宅第的“光环”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南昌路100弄2号为《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同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看见,门口用A4纸贴着“居民住宅不对外开放 请勿打扰,谢谢!”里面的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自贴了该纸,前来敲门的游客确实少了许多。他介绍说,此房屋有近百年历史,住着4户人家,虽然年久失修墙体早有松动,却未见有人来维护过,仅对大门立墙面进行了水泥加固。他对面邻居同样评价称,虽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并未见政府有相关投入,也没比普通民居多进行修缮,“反倒打扰的人倒不少。”
在优秀历史建筑、因名作家张爱玲居住过而闻名的常德公寓(常德路195号),一直以来,总有游客慕名而来要拜访“张爱玲故居”。据现住居民朱阿婆家的钟点工徐女士介绍,哪怕有开电梯的阿姨“阻挡”,还是有些游客千方百计地混进来,突如其来的打搅让年迈的朱阿婆很是心烦。直至2008~2009年整幢房屋装修后,安了门禁,这种情况才好了一些。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