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文物建筑修缮可获政府补贴

文物建筑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如何开发利用才能让文物“不受伤”,并焕发出新的活力?昨日上午,《广州市文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交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审,《条例》新增条款有望解决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难题。

不可移动文物可开发7种方向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条例》对文物利用作出规定,文物利用应当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的,不得破坏文物历史风貌及周边环境的活动。

《条例》率先规定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方向,对不可移动文物可根据其功能、文物价值和场地布局的实际情况,用作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场馆;历史、艺术、科学等展示场馆;历史、文化、艺术观光场所;休闲场所;传统民俗展示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其他合法用途。

拒不修缮文物政府可抢修

文物行政部门发现文物有毁损危险责任人未修缮的,应当及时通知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进行修缮。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等服务和给予修缮、保养补贴等方式,鼓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与其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其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贴。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其所有人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进行抢救性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