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如何才能重燃生命力?
市民从西樵上金瓯松塘村古建筑前走过。
九江烟桥村的老人期待古村得到保护和开发。 (记者訚洪 摄)
南海古村落成群,最长的已有千年历史。时至今日,经过系统整理申报,南海区已经拥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还有更多的古村落静静地躺在山顶上或者山脚下,见证着周边村落的热闹和喧嚣。
“今年,我们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只是看着历经风霜的古建筑群和日渐兴起的高楼,我真的很担心若干年后,我们眼前这些历史痕迹被湮没。”年近70的老人林润明站在西樵简村陈启沅故居前讲述着他对未来的担心。
古村落与现代化城市建设一定程度上形成天然的冲突,如何让古村落焕发生命力是古村落开发保护的重要思考命题。文化引领战略下,南海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传承亟待破题。
破题
盼望重燃古村生命力
“我们村历史悠久,专家考察说走在路上随手抓拍的一砖一瓦都可能是数百年前的历史文物。”在西樵镇上金瓯松塘村,村里的老人对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充满了自豪。
“除了显而易见的建筑特色之外,烟桥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底蕴让烟桥有理由成为省历史文化名村。”烟桥村有关负责人表示,烟桥名人众多,著名岭南鸿儒朱九江其老师就出自烟桥,而且有众多岭南知名画家;建筑布局风格、命名如“兰桂坊”暗合易经学说,这在整个佛山都是独一无二。
目前,南海经过系统整理申报,已经拥有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挂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牌,不等于这些古村落就会穿越历史,重新展放其昔日的光辉。而且更会让村民想到的是,如何保护、开发与传承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西樵简村,林润明望着陈启沅故居,显得忧心忡忡。他说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这些古村落的存在,让人们能辨认出西樵山文化的实实在在的历史痕迹。在更多时候,这本承载厚重的古书更多时候还没有来得及等我们认真翻阅它、品味它,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它就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中被淹没,留下一栋栋农民公寓和高楼大厦。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的消亡是否是不可逃脱的宿命?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
现状
村民私有财产如何开发利用
要让古村落重燃生命力就必须对古村在严格的保护中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但实际上,真正要进行开发和保护古村落则困难重重。上金瓯松塘村一位熟悉村里典故的老人透露:“首先难以协调的就是政府提出要保护和开发的文物资源十有八九是村民私有财产。”
老人讲述了一个故事。村里面有一座尘封了数十年的老屋,因为屋主后代全部移居到香港,因此这间老屋也就荒废了数十年,屋前屋后都长起了浓密的野草。村民们谁都没有想过要去这间老屋里看看,“因为这是人家私人的。”
直到有一天,有村民发现挂在大门的铁锁被人撬坏了,里面的东西可能失窃了。于是村干部才组织村民进去一探究竟。“我们大吃一惊,偌大的屋子摆满了青碑石刻和古旧家具。”不过,家具基本上已被偷盗一空,所剩的青碑石刻因为笨重而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依然保留甚多。不过依旧发现,多块石碑被打烂和损坏。
村干部将这次发现报告了上级政府。南海区文物保护单位鉴定后给出了极高的文物价值评估。石碑上所刻的书法艺术价值和石碑艺术价值都非常高,而且对研究当时的书法艺术和石刻艺术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是文物理应保护起来。为此,政府部门跟村民以及石刻主人及其后代亲属多次洽谈,不论是捐赠、购买还是代为保管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最后,石刻还是放在我们村里,挪了个地方,换了把锁,还装了视频监控防止被盗。”
记者了解到,南海的古村落保护几乎遇到上述的难题。如何在古村落开发利用上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建房刚需与保护的碰撞
西樵山是国家4A级景区,山上风景秀丽,古村众多。不过无论是游客游玩还是专家调研时总会发现一个问题:“山上的古村落新屋老屋各占一半,古宅建筑风格与西樵山整体景观更加协调。”
“山上的问题还好解决,因为属于国家景区管辖范围,有相关的法规条文可以依照,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山下的矛盾则更加突出,而且不容易协调。”一名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知情人表示,这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村民们开始追求宽敞靓丽的居住环境,之前的古宅大屋往往面临着被拆除建楼的命运。
丹灶镇仙岗村古建筑群特色鲜明,大都保存完好,其规划保护的核心区内古建筑所占比例达90%以上,其中以祠堂群最多,分别有俭堂大夫祠、陈氏大宗祠、立之祖祠、仙岗书院等共十多处。“核心区是祠堂可以有效避免村民建房带来的拆旧立新的问题。”一些村民表示,近些年村民们往往需要翻建新房,但是并没有多余的土地用来建设新房,往往都是在原先的古宅上直接拆掉改建新房,也为古村落的保护带来很大的伤害。
文化人士透露,在全区国有以及集体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都能受到很好的保护,特别是一些宗祠类的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文物保护单位当中保护得最好的一类。但是令人棘手的是个人产权的民宅类文物保护单位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
探索
引导村民形成文化保护理念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古村落的保护绝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中山大学历史学教授温春来认为,文化保护政府最大的作用在于引导,而村民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才是古村保护的最重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古宅贴瓷砖”的尴尬。
村民自发保护古村文化遗迹也不是没有先例。去年,松塘村村民自发制定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和后人要崇文向善,保护村内文化古迹。
村民区子广介绍,为了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去年3月全体村民代表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规定松塘村内的古祠堂、书塾等公共建筑及村内池塘由管委会综合利用;松塘村的保护和建设,应当符合《松塘翰林文化村旅游开发规划》。”
“重要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村民内心自发形成的文化保护理念。”温春来表示,松塘村是南海区古村落开发做得最成熟,也是最有条件进行开发保护的古村落,这跟村民的这种文化自觉的理念息息相关。
旅游联盟促进古村开发
如今,丹灶镇、九江镇、分别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大镇内古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力度。通过完善交通路网系统,推进古村落有价值的古迹、景点、古建筑的修复,并积极融入大西樵山旅游格局,让村民在古村开发中享受到实惠。西樵镇也提出,西樵山山上山下一体联动,打造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促进古村落的开发与发展。
南海区西部管委会更是出台统筹措施,推进三镇旅游联盟,促进三镇古村旅游发展。目前,西部三镇都已出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作条例》,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在保护古村文物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不过,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也面临着众多难题。要推动古村文化旅游,少不了要统一古村文化保护和开发,但是很多个人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正面临着被破坏、被损毁、被漠视的尴尬境地。有些古宅已经破损不堪,但是找不到原来的业主来进行修缮;而有些却随意给古宅贴上瓷砖,加上琉璃瓦,固然是修葺一新,但是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政府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保护和村落古建筑产权属于私人的矛盾一直是古村落保护困境,只有突破了产权瓶颈才能最终有效将古村落保护下来,这已经成为不少人的共识;否则将只能在局部重点进行小修小补。以松塘古村为例,如果要整体性进行保护将各私有产权收购,涉及的经费将是惊人的。一个村子尚且如此,何况南海数量众多的古村落亟待开发。
建议
利用民间力量开发古村
古村落是否可以走旅游开发保护的路径?广东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武旭峰表示,旅游开发要有特色是有可能,也是有生命力的,但是也要看这么多的古村落是否真正有旅游价值。
武旭峰表示,当前国内古村开发成功案例很多。周庄、婺源、乌镇的古村旅游开发不仅保护了古村落文化,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效益。至于开发模式,有的是实行村民就地转化成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实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有的则是,异地安置古村村民,实现景区打包开发;也有的是划分核心区,重点保护开发核心景区,兼顾村民生活和旅游开发。“这其中,最难的就是资金投入。因为是一个长远的工作,政府不可能无限期垫资,也不应该是由政府包办。”
至于开发模式是就地转化还是异地搬迁?武旭峰表示,南海古村落目前很难走异地搬迁这条路。最适合的应该是划分核心区结合就地转化村民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措施。
武旭峰坦言,南海并不缺少资金,雄厚的民间资本如何流入古村开发领域则需要政府做出更多的引导,让投资者看到其中的前景和收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