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男子盗掘鄞州千年古墓葬 被业余文保员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古墓盗洞口。 (沈孙晖摄)

因手头拮据,3名男子居然想盗掘古墓“淘宝”赚钱。不过,他们可不是一锄头一凿子到处乱挖,而是有专业探测工具作“指导”,结果还真找到一个千年古墓葬。

就在3人做着发财美梦时,业余文保员老王发现情况并马上报警,警方及时将他们抓获。昨天,鄞州姜山派出所向记者通报案情。

业余文保员发现盗墓贼

65岁的老王在鄞州区做业余文保员已30多年。工作之余,老王经常上山巡逻,看护古墓群。

老王说,7月19日上午,他独自上山巡逻,发现几名男子把一根两米多长的铁杆插在地上,杆子还不时发出“嘟嘟”声。“我一看就知道这是探测古墓用的仪器,对方肯定是盗墓贼。”当时,老王问对方干什么,男子说在挖土玩,“那你们挖完把土填回去,这是我的地。”老王佯装不知情,下山后立即向姜山派出所报警。

“盗墓小说迷”撬开嫌疑人的口

民警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发现山腰的毛竹林上有个边长1米左右、深1.8米左右的正方形盗洞,洞口散落着一堆陶瓷碎片,而山脚下停着两辆摩托车。民警在山的主要出入口设卡堵截。

没一会,3名浑身是土的男子下山来取车。民警将他们控制住后,带到派出所调查。经查,3名男子中徐某、陈某是鄞州横溪人,均40岁,张某是河南人,33岁。但他们满嘴谎言:“我上山抓蛇”、“我在山上割稻”。

据悉,负责审讯的陈警官对盗墓知识有所了解。他当即抛出“盗杆”、“探洞”等几个“关键词”,陈某一听是“专业”人士,随即交代盗掘古墓的事实。接着,民警顺利突破徐某、张某的口供。

“取经”学来盗墓经验

据交代,徐某具有一定的盗墓经验。他称,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座山上,看到几个余姚人拿着一根两米多长的铁杆在地上刺,说在“探宝”。徐某猜到对方在盗掘古墓,便请教盗墓知识。当晚,徐某特地和对方一起住小旅馆,“秉烛”请教,对方还教了他如何寻找墓穴等方法。

但对于徐某的说法,民警持怀疑态度。

盗墓前经过踩点

据陈某讲,他最近手头紧,听别人说盗古墓挖宝很赚钱,便找徐某商量,打算一起“寻宝”。

据悉,做过五金行业的陈某特地做了根两米多长的T字形探测盗杆。7月中旬,两人来到山上踩点,按余姚人传授的经验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在山腰找到一个古墓葬。但因天下雨,只得将工具藏在旁边草丛里,准备改天盗墓。

7月19日,陈某叫上无业的朋友张某,与徐某一起拿了铁锹、锄头、绳子、手电筒,去踩点处挖墓。但挖了4个多小时,才挖到一些碎瓷片。3人觉得不值钱,将洞口用树叶盖好后离开,并将工具藏在草丛里,准备晚上没人时再来拿,没想到被老王发现。

据悉,经过鄞州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人员初步鉴定,该被盗墓穴位于古墓群文保点范围内,系汉代至晋代期间古墓葬,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目前,3人因涉嫌盗掘古墓葬罪,已被刑事拘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