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古城遗迹破损 山西重金为“老城松绑”

17日,有着千年历史的晋商古城山西祁县,经过了几日雨水的洗礼,古城一色的传统木结构、小青瓦、砖雕马头墙及挑角门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古朴典雅。

在古城西大街的一座明清老宅中,83岁的张全文老人已在这里住了62年,老宅内部根据生活需要进行了重新装修,外部才可以依稀找到当年的遗迹,张老告诉记者,只有正房还在使用,其余四间侧房已经多年不用。 

记者看到,有的侧房堆放杂物,有的则是根本就空着,连续几天的雨水已渗入其中。因遭遇大风大雨侵蚀以及常年搁置不用,已多处出现破损。

山西祁县地处黄河流域的晋中盆地,是明清时代的商业重镇,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中国两千多个县当中,祁县是最早城“县”的地方,是“县龄”最长的县城。

据中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该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未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235处,国有馆藏文物26642件。1994年1月,祁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6月,晋商老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古城东大街渠家大院是对外开放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建筑年代久远,整个建筑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保护。在有些已不清晰的雕梁画壁、门前的栓马石雕中,可以看出百年前晋商的繁盛和华丽。

此外,祁县古城中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均定位为文物保护单位,尚存在大量的生产性单位,而每个单位均存在发展的要求。“在现代化高速建设下,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大”,祁县文物旅游局局长郝春辉表示担忧。

“由于古城原住民陆续迁出,外来商贩进驻古城;游人增多,人为破坏等都是造成古城破损的因素”,郝春辉说。

对此,祁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相关部门为委员的“祁县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委员会”。目前,已筹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其中,1300万元对大小街巷内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及路面进行整治,将现代化的设施通过地下入户。

目前,祁县正在修复历史街区原貌,拆除和改建街区内的不协调建筑。

记者走访正在整治中的祁县古城发现,古建筑的外部结构均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与构造做法,力求放映晋商老街风貌的原真性,让昔日“晋商风韵”显现。而内部空间则立足于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

对于66岁的晋商后裔王致和来说,这座晋商古城承载着他对家族的眷恋、对民族的热爱。“使得古城和老街风貌能很好的保存下去是我们这些晋商后裔最大的心愿”。在政府的带动下,王致和已投资80万元对老宅进行修复。

郝春辉对记者说:“我们目前的工作是坚持政府与民间相结合保护老城,在建新城的基础上减轻古城建设压力,为老城松绑”。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