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文物屡遭盗,王陵也敢挖

我国一些帝王级陵寝墓葬遭不法分子盗挖,遗址被破坏,文物面临流失。

赵王陵屡遭挖盗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赵王陵被誉为“东方的金字塔”,战国时期七雄之一赵国帝王死后集中葬于此。赵王陵蜿蜒逶迤数十里,陵墓分踞5座山头,称为陵台,2000年被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规定,赵王陵暂时不予挖掘。但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赵王陵从被发现以来频遭不法分子盗挖,5座陵台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记者从邯郸市文物局了解到,赵王陵5座陵台全部被不同程度盗过,最严重的一次是1997年,2号陵台,不法分子盗走包括青铜马、铜铺首、金牌饰、车马器构件、玉衣片、玉圭等文物200多件,许多文物随后被盗卖到境外,万幸最后这些文物被中国警方追回。

帝王陵“中招”

据国家文物局通报,近年来我国田野文物犯罪危害性和破坏性增强。2010年以来,一些帝王陵寝先后发生被盗掘或盗窃案件。

记者从河北省公安厅了解到,今年以来,不法分子偷盗目标从原来的小巧文物向高大笨重的田野石刻雕像、古塔、石窟及寺庙文物发展。有些地方安全防范设施落后,防范力量薄弱,特别是位于荒郊野外的古墓葬、古遗址、古寺庙和石刻造像,保护状况不佳。许多古墓葬尚未发现或未被文物管理部门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致使田野文物连续被盗。

实地走访赵王陵各个陵台,记者发现这些遗址地处偏僻,道路狭窄崎岖,很多地方无法通车,只能步行接近。为了保护赵王陵,邯郸市文物局设立了赵王陵管理处,但由于编制和经费紧张,管理处只有一个人,一线保护只能靠附近村里的文物保护员。

与文保力量薄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盗墓贼近年来不断提升专业化科技化。据邯郸警方分析,从近期破获的案件看,盗墓贼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形成文物盗掘-文物运输-文物贩卖一条龙,各环节之间单线联系。光是盗掘者就有多种专业化分工,有望风的、探墓的、爆破的、摸文物的、扫除泥土挖文物的等等,各司其职。不法分子还采用现代技术,用定向爆破技术打洞,洞内作业配有通风、通氧设备,夜间施工配有红外夜视仪和金属探测器等。

完善监管制度

如何能有效保护好田野文物,尤其是帝王陵寝级别的遗址?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田野文物保护难度很大,但不是没有办法,政府制定过相应规定,只是基层单位落实不到位。

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文物很难得到有效保护。我国大多数田野文物分布在县乡一级,甚至更偏远地区,这些地方的文物保护力量相对薄弱。

从总体看我国文物保护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田野文物点一般比较分散,并且偏远,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人员条件不成熟,只有聘请当地群众担任文物保护员,但由于财力有限,民间文物保护员的积极性不高。

一些基层文物工作者认为,缺钱缺物缺人,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专家呼吁,应尽快把田野文物安全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综合治理职责范围,实行问责制,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奖惩制度。

邯郸市文保所所长乔登云建议,在加强日常保护基础上,公安部门应继续出重拳、下猛药,保持对文物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各类文物犯罪活动。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