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地铁让遗址是最理想的抉择

地铁站为遗址让路,重新设计规划方案,确实是最理想的抉择了。

通州区在修建地铁过程中,发现了明清时期通州城的东城门和瓮城遗址。而根据规划,地铁新华大街站就在这一区域。

对比光绪年间的通州城地图后发现,新发现的遗址位置与清朝的东城门位置一致。这说明,东城门的发现并非什么“天上掉下来的宝贝”,而是早就在那儿的古代建筑遗址。只要设计单位事前做好功课,或者文物部门提前介入,不至于发生施工与保护冲突的尴尬。等挖到了宝贝,再来开展遗址保护工作,毕竟晚了一步。

由于相关工作没有做在前面,设计施工便有了现实困扰。在这里,原计划是建设地铁站及相关地产项目。倘若按原规划进行,古城门遗址或将不保。改变设计,则可能涉及多方利益。对于外界关心的遗址保护问题,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已表示,该遗址“拟于原址进行展示”,具体保护方案正在协调编制中。

从文物保护角度看,最好的办法还是改变设计施工方案,让遗址能够原地展示。古城门遗址具有不可复原性,一旦遭受破坏就再也没有了,而只有调整地铁站及相关规划设施,遗址才能得到更好保护。地铁站刚刚动工,因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不仅合乎文物保护原则,也更具可操作性。一个在地铁边上的古城门遗址,今后将为当地带来极大的文化效益。这笔账,值得好好算一算。

为了城市建设,许多地方曾对文物古迹大加毁坏。如今,一些城市开始反思这种野蛮建设思维,并逐渐意识到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例如,杭州在南宋御街综合保护开发中,不仅尽量保护原有建筑,还在原址建设开放式陈列馆,展示新发现的从南宋到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遗迹。原址保护遗址并尽力发挥其文化效益,这一做法颇值得借鉴。

地铁站能否为古城门遗址让路,说到底就是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什么地位的问题。刚出土的通州古城门遗址,是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没有任何疑义。原址保护这处遗址,不仅有利于展示通州古城风貌,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通州古城门遗址的发现,对当地确乎有利无弊,必须加以善待。

因此,文物部门应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对古城门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对其文物价值进行评估认定。通州古城门遗址理应享受文物待遇,得到相关文物法规的保护。只要这一点明确了,地铁站为遗址让路,重新设计规划方案,确实是最理想的抉择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