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白石街1/5文物变违建(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白石街,古建筑中间的现代建筑。实习生丁明 南都记者陈坤荣摄

淇澳岛淇澳村的海边,鸦片战争年代,英美鸦片贩子武力冲击小村,村民英勇克敌,还从侵略者手上获得3000两白银的赔偿,用这笔钱建起了如今1000多米长的花岗岩板街道。如今,这里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苏兆征的故居、当年抗击外国殖民者入侵的炮台,还有沿街80多间有150年历史的当地居民祖屋,这一切构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石街。这里是淇澳岛的标志,也是珠海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

白石街祖屋面积大多只有六七十平方米,近年来大部分村民已迁出。空置的祖屋年久失修。全街不同年代建起的房子估算有80间,南都记者走访50间老屋中,约30间外墙、大门、瓦梁等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有8间仅剩下残垣断壁。

国土、文物主管部门对老街无统一保护的规划,村民想自己动手修复老屋又报建无门,理由是根据文物保护法规,文物核心保区内禁止建设。

1997年,村民蔡家廉的祖屋受白蚁侵蚀,快要倒塌,不得已重建祖屋。但重建工作遭到执法工作人员的阻止,但年逾六旬的他仍“顶风”建好了房子。自此,村民重建祖屋形成风气。城管部门“柔性执法”,要求严格按原面积施工,高度控制在3层楼以下。大部分村民都遵守了这一原则,但新房的外观与白石街整体风格不协调,而且也全是未经报批的“违建”。80间150年的文物级老房子拆掉重建了15间,近20%座建筑变了模样。文体旅游部门遗憾地表示:“白石街文保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