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有望引民间资本保护文物(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帅府。 资料图片

从曾经华丽一时的“帅府舞厅”到后来残破不堪的机关卫生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见证了沈阳变迁的“老建筑”也逐渐成为了“危楼”。昨日下午,政协沈阳市委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专题召开了第31次常委会。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在会上表示,如今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和修缮的需要,日后政府将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采用项目融资、吸引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名城保护专项基金。

【现状】沈阳共有1530处历史遗存

据了解,沈阳目前共有各类历史文化遗存1530处,包括陵寝宫殿、遗址遗迹、宗教建筑、名人公馆以及近现代商业、金融、教育、医疗等类型;包括3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内,沈阳市还有12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0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此之外,还有19处不可移动文物和1382处文物普查中已登记尚未核定公布的单位。“从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结果来看,沈阳市内可作为历史建筑认定保护的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有351处,以老工业厂区为主,居住、教育、科研等设施为辅,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文化资源60余处。”沈阳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沈阳还有4处历史文化街区和7处历史风貌区,这些都将纳入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中。”

【建议】结合城市改造保护工业遗产

正所谓“破旧方可立新”,面对着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工作时常出现的“摩擦”,市政协常委刘长荫建议,政府应当结合拟出让的地块,将老工业建筑物改造为以文化创意、特色商业、办公以及体验培训为主要功能的工业文化街区,从而在“立新”的同时保护原有的工业遗产。“沈阳具有老工业城市的深厚底蕴,因此我建议政府在保留相对完整的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增加工人居住建筑特色空间的保护工作。”刘长荫告诉记者,“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结合三台子地区的开发,实施三台子工人村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并扩大和睦路工人村的保护范围,形成具有苏式建筑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

多元化筹得文物维修金

“目前沈阳市文物保护的经费来源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拨款,国家以及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且能部分满足维修经费,其他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维修经费就很难满足了。”此次常委会的特邀专家,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吕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投入如不能满足全市文物保护资金的需求,可以通过专门的行政机构,从各个层面协助使用人或单位筹集维修经费,如采用银行贷款、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租税减免、利用罚金或建立保护基金等方式,这样才会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政府回音】将引导民间资本保护文物

“近年来,市政府在不断加大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投入力度,但仅靠政府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文物保护和修缮的需要。”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在会上表示,“日后我们将在充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商业开发运作模式,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调动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

据了解,下一步市政府有望制定相关政策,采用项目融资、吸引社会捐赠等方式建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专项基金。各个地区在出让土地时,都需留出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来进行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