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百年铁桥 今年有望成文物

井陉县绵河之上的乏驴岭村口,一座窄轨铁路桥横架两岸。它的出现,打通了400余村民通往外界的通道。107年过去了,汽车、马车依然可以在桥上跑得稳稳当当。

网友微博报料后,河北青年报昨日(6月8日)对此桥进行了报道。井陉县文保所称,下半年将为铁桥作为文物保护点进行申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许永峰带记者参观百年铁桥

历史传说听奶奶讲那铁桥的故事

看到井陉县天长镇乏驴岭村百年铁桥的报道后,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希望有关部门更好地将铁桥保护起来。

省会赵女士称,她从小在井陉长大,也知道乏驴岭村,自己每次到那里玩,都能依稀感觉到当年留下的那份历史厚重感。

“在科技还不太发达的一百年前,工人们的工艺那么精湛,真令人佩服。”乏驴岭村的村民李先生说,他小时候听奶奶讲:当时桥下的工人在绵河边生火,把铆钉烧红,一下扔上去,桥上的工人一把就能把铆钉接住,趁着通红的火苗直接凿到桥身的铁板里。

井陉铁桥百年不摧的事,也在百度贴吧井陉吧和新浪微博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评论。网友“Lily”称,百年的工艺留存到今天真不容易,希望当地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历史。

民俗专家:我要把消息告诉全村人

昨日(6月8日),井陉县文保所所长杜鲜明告诉记者,他们得知该村希望将百年铁桥申报文物部门保护后,十分支持。

“按照惯例,下半年县里要统一申报文物保护点,到时候我们可以把铁桥报上去。”杜鲜明说,这座百年铁桥对研究正太铁路的发展历程,当时的建筑水平和桥梁结构,以及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重要的价值。

得知此事后,井陉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乏驴岭村村志主编许永峰十分激动:“我得把这消息告诉村里人,把村里人知道的和铁桥有关的故事和资料都积累起来。”

百年之后工程师后裔曾故地重游

看到报道后,家住省会棉一生活区的陈老先生立即打来电话,称他与铁桥是旧相识。“2008年上半年,我和几个朋友来到当地,看见了那座铁桥。”陈老先生说,建造“乏驴岭铁桥”的法国工程师的女儿女婿正好在他们去的前几天来过,专门寻觅当年自己父亲的足迹。

“工程师的女儿女婿都五十多岁了,在遇到乏驴岭村的村民时,法国人激动得一把就抱住了村民,眼里闪着泪花。”陈老先生说,工程师的后代很珍惜这座铁桥,说它是百年历史的见证。

“另外我觉得,民间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建筑、景点。”陈老先生说,希望它们都被发掘出来,得到应有的保护。

如果您发现身边还有这样有研究价值、值得保护的建筑、景点、文化古迹,请拨打83830000或者在微博上@河北青年报告诉我们,我们将继续关注身边的历史。线索一经采用,读者可获得相应奖励。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