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包围古井文物成私物

文物井碑好找 百年水井难见

为了探访古井,昨天中午,记者来到喷水池国贸购物广场边上的文庙巷。巷子很窄,两边摆满了小吃摊,通道仅容两人通过。

破旧的房屋、一砖一瓦都打上了时间的印记,在巷子拐角处,一处崭新的石碑和附近的残砖烂瓦形成鲜明对比,一眼便能瞧见它。

碑文上刻着的“薛家井”三个大字告诉人们,百年老井就在这。但在石碑附近走了一圈,并未看到有井,那些想象中打水、洗衣的情形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小吃店所替代。

问了附近的路人,很多人摆摆手反问我,“这里有井吗?我从没听说啊。”

最后,一位老者告诉我,薛家井在巷子口一家饭店的厨房后堂里。

在饭店老板李先生的指引下,终于在厨房后堂看到了这个离石碑足有20多米远的井。

古井藏身饭店 井水源源不断

刚走到饭店厨房后堂门口,就听到了潺潺的水声,循声而去,两根矿泉水瓶子般粗的水管正“哗啦啦”往外流着清水,饭店工人正在接水洗碗。伸手试了下,水很凉。

69岁的周老伯告诉我,薛家井开凿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老一辈人说井水来源于修文猫跳河。前些年,旁边工地施工挖地基,水井周边环境遭到破坏,井水水位逐渐减退。现在水井周围修建了很多门面,井边的石碑也打破了。

周老伯叹了口气说,要不是立了个石碑,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有口井。

周老伯建议,应该“还地于井”让它重见天日,把井修复,并且保护起来。

饭店老板李先生说,这井并没有被破坏,现在他的店里还用这井水洗碗做饭,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省300元水费,他们怎么会去破坏井呢?

未来规划时会优先考虑修复古井

“这口百年古井是去年11月份才正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是上周才立的。”团结社区居委会黄天维书记说,这口井确实被附近的门面所“掩埋”,这些门面修建的时间都是在这口井正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之前,不能说拆就拆。接下来,社区会加大保护古井的宣传力度。

贵阳市文物局局长郑林生说,市民提出保护古井的问题,反映出大家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提高了,很值得赞扬。

另外,贵阳市节水条例第19条规定,对城区内的天然水井在城市规划时应予保留,并加强保护,防止水质受到污染。建筑施工中不得损坏、填没。

郑局长说,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对薛家井进行修缮。但这个片区以后规划建设时,文物局会让开发单位优先考虑古井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