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泰安寺重建竣工 汶川地震时几近全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重建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上的泰安寺住持洪法法师 黎朗 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城山泰安寺重建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 黎朗 摄

唐宋以来,泰安寺向为禅宗弟子向往的圣地,川西佛教的讲习之所。僧人在此学养完满,方可到数十里外的白云洞去修行。泰安寺曾统管后山寺院四十余座,香火旺盛,名僧辈出。

泰安寺始建于唐朝,历代几经重建培修。至明末毁于兵燹,并于清代乾隆年间重建。解放后,庙宇渐毁,仅存正殿和厢房。这次重修,是泰安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5月24日上午,泰安寺重建竣工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后山举行。该寺住持洪法法师告诉记者,这是改革开放恢复正常宗教活动以来,最盛大的佛门典礼之一。

这也是泰安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重建。原名太庵寺的泰安寺,距青城前山大门约13公里。据介绍,泰安寺始于唐宋,在明代最为鼎盛。明末年间,该寺僧人抵御张献忠之乱,寺庙毁于兵火,于乾隆时得以重建。

解放后,寺庙僧众遣散,庙宇日益损坏,仅存今大雄宝殿与部分厢房。时至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青城后山开发旅游业,寺庙得以重修。然而这次重修后的泰安寺规模大不如从前,不少寺地已被挪作他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再次摧毁用混凝土复建的庙宇,惟有年代久远的木式结构大雄宝殿得以幸存。

青城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天师道的祖庭。一提到青城山,一般人都很容易就联想到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道家青城派。

然而这里不仅仅只有道教。北宋年间,就有禅门高僧驻锡于此,那便是云门宗代表人物之一,云门文偃的弟子香林澄远。此后,历代均有名僧在泰安寺一带修行和讲学,如明代白云鑑随禅师、清代丈雪通醉禅师等高僧。白云鑑随禅师圆寂于此,寺外有其灵塔。

在洪法法师看来,青城后山与前山道教虽在历史上时有论道,但能共处一山、和谐并存,可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事实上,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在泰安寺的过往中体现无遗。

在相关地方志中有一幅《泰安寺回忆平面图》,其中清晰地标识了正殿外,还设有三婆殿与关爷殿,分别供奉道教信仰中的三婆神与民间熟悉的关帝。

与泰安寺一道重建的,还有附近的“泰安古镇”。唐时为味江寨,宋代设味江乡、味江镇,清时始依泰安寺而易名为泰安场。这里曾是交通驿站所在。

在历史上,作为全镇核心的泰安寺不仅仅是一处佛门之地,更是当地重要的公共空间。据清代光绪年间修订的《灌县志》中所载,当时的泰安寺山门前曾建有与山门结为一体的戏台。戏台下开巷道,骑跨在山门入口通道之上,人们进入山门时需从戏台下穿过。

自清代以来,泰安寺左侧用地用于修建灯棚,举行元宵灯会。记者在寺内找到现存最古老的实物碑记,为1836年所刻的《重修一楼双功序》。碑记中谈及当时在此举行的灯会盛况,“每季上元,灯会辉煌,十晚通宵,耀如白昼”。而后毁于民国时期。

根据资料显示,泰安寺后来也被作为地方教育的场所。同治七年(1868年),此处开办“味江义学馆”。时至民国,这里设置了国民学校,成为当地启蒙的起点。

1943年,泰安古镇毁于火灾。改革开放后旅游业兴起,“泰安古镇”于1986年重建。自1992年,青城后山正式向游客开放,而泰安则日渐以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据资料显示,1000余户原住居民中,有80%以上从事农家乐、旅游商品等相关服务工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泰安寺建筑几近全毁,只有建于清代的大雄宝殿和一尊珍贵的乌木观音像留存下来。同时,地震也给泰安古镇和青城后山的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

四年后的今天,寺庙的重建完成,泰安寺把自己定位为川西地区有影响力的佛教寺院之一。据洪法法师介绍,在近年重建泰安寺的过程中,寺庙方面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香港陈廷骅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在都江堰市规划局提供给记者的《都江堰青城后山泰安寺规划方案》中,明确提及重建寺庙的目的之一,就是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在谈及寺庙与旅游业的关系时,洪法法师表示,僧人修行在于内心笃定,不应为外界所扰。同时,缘起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泰安寺慈济功德会,此次也正式成立。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