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古墓遗址成水坑 学校称就地保护影响规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墓遗址怎么变成了小水洼,里面还满是垃圾?近日,网友“栀子”在某论坛上发帖称,在大蜀山脚下,曾经发掘出东汉古墓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积水垃圾坑。

5月11日,记者来到了大蜀山脚下,发现网友所说的“古墓遗址”的位置在新华学院二期。在一片小树林旁边,确实有一个小水塘,水塘里面有一些生活垃圾,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毛竹的棍子横七竖八地躺在水塘里。

记者向校方求证,校方有关负责人表示,网友的图片看上去不像是古墓遗址,但校内的古墓遗址现在确实是个小水洼,只是没有垃圾。对于古墓遗址到底如何保护,校方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

网友爆料:古墓遗址变成垃圾坑,网友很关注

5月10日,网友“栀子”在省城某论坛上发了一篇《合肥大蜀山原古墓遗址,如今竟变积水垃圾坑!我的心碎裂成了N瓣!》的帖子。

帖子中写道:作为合肥人,你还记得当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大蜀山脚下古墓的发掘吗?你还记得当年说要原地建个博物馆的话吗?但是如今当年的古墓遗址,却成了一个积水的垃圾坑!这让祖先们情何以堪?

“栀子”在帖子中发了不少关于这个“古墓遗址”的图片,并在帖子中发了一篇2004年发掘“古墓”时媒体的报道。

记者看到,这篇显示为2004年4月9日的报道中,省城某媒体的标题为《大蜀山:古墓挖完了怎么办?原地建个博物馆》。

报道中称:“新华学院基建处赵姓负责人说,古墓发掘完后,为防止古墓遭到破坏,他们派专人24小时值班,并为此曾专门开了个会,就古墓的拆留进行了讨论。

目前,新华学院已打算在原地保留古墓,至于怎么建,何时动工,他们正在和省市有关部门商量。有关人士透露,新华学院很有可能在原地建个博物馆。”

这个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很多网友不敢相信图中的这个水坑就是古墓遗址,还有网友称:“这是守着宝山不知宝!完全可以开发出来,作为大蜀山的一个景点。”

学校解释:想就地保护,却影响了学校规划

5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大蜀山脚下的新华学院,看到一个小水洼,确实如“栀子”所发的图片上显示的那样:小水洼里确实有一些生活垃圾,水面上插着一些已经变得灰白的竹子。

记者问了学校里的一些保安和学生,大家均不知道学校里有古墓遗址。

5月14日,记者联系上新华学院的一位袁姓负责人。

他称,2004年,古墓挖掘的时候,他还未到新华学院工作,所以并不知道当时学校与集团具体的建议是不是在古墓原址建博物馆。“古墓发掘之前,按照学校规划,原本是要在那个位置建一个体育馆的。”该袁姓负责人说。

当记者把网友的图片发给这位负责人时,他说,这看起来不像“古墓遗址”,“小水洼里的东西应该是学校的建筑垃圾。但古墓遗址那其实也就是一个小水洼,周围长满了草。”

“文物保护的原则有两点,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移保护,当年我们学校的领导想就地更好地保护这个文物。”

该袁姓负责人解释说,“所以也有可能建个博物馆是当时的想法。”

该袁姓负责人表示,自他到学校工作以来,学校基建办的同事一直就古墓遗址保护问题联系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具体的保护办法可能现在是“准备与有关部门商议后,共同对古墓遗址进行迁移保护。”

该袁姓负责人说,其实学校对于古墓遗址的保护很纠结,“我们一直想就地保护,但是由于学校发展太快,发现如果就地保护后,会对我们学校的规划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不得已,我们明确了迁移保护的想法。”

文物部门:如果操作上可行,会进行迁移保护

5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汪姓负责人介绍,古墓是在2004年发掘的东汉的砖室墓。当时,文物部门已经把墓葬里面的陪葬品等都发掘完了,在讨论到怎么保护古墓时,文物管理处与新华学院进行了协商。

“当时,我们是想把古墓异地迁移保护的。不过新华集团的领导说想在原址建一个博物馆,更好地保护古墓。”该汪姓负责人回忆道,当时,有关部门也同意了学校的想法,觉得就地保护古墓遗址是更好的选择。

该汪姓负责人介绍,一开始,学校方面确实把古墓保护得很好,还搭了棚子罩在古墓上方。当时学校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护古墓,“他们一开始保护得很好。”

该汪姓负责人介绍,直到2008年闹雪灾,大雪把学校搭的棚子压塌了,“从那以后,估计保护得就不太好了。”

该汪姓负责人表示,从2004年到2012年,这8年中,文物管理处一直都与新华学院保持着联系,双方就这个古墓如何保护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出最好的保护古墓的方法。

对于学校方面“迁移保护”的想法,该汪姓负责人表示,“这个想法文物管理处也很赞同,具体的操作我们双方还要协商此举是否可行。”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