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明代“修城记”平遥古碑今落寞(图)
5月7日的平遥古城,游人如织,一片繁华,但在距古城下东门仅50米左右的国保单位清虚观旁,一通古碑却显得很是落寞。5月7日、8日,记者走访发现,这块几近被人们遗忘的石碑,竟然记载了平遥古城修建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碑文已模糊不清
“平遥古陶镇东城村路边的一块大碑,赑屃(注:音Bixi,龙之九子之一,形似龟,好负重)雕刻精致……可怜被汽车碾压,碑身部分覆盖油漆、张贴广告等……”5月6日,网友“王平VC”在其微博称,平遥古城内一处古碑遗于路边,着实可惜。随即,众多跟帖纷纷呼吁“救救古碑”。
雕刻精美的古碑有着怎样的历史?它为何置于此?有没有必要的保护?带着这些疑问,5月7日上午,记者驱车沿着平遥东外环路,来到了古城下东门。停车步入下东门,步行不足百米,记者便注意到,平遥国宝文物清虚观东侧,路边赫然屹立着一通高达4米多的石碑。
对照微博上的照片,记者发现,这正是网友们呼吁“救助”的古碑。走近细看,此碑不含碑座就高达4米多,碑身高出紧挨其后的一家商店的屋顶近一米。碑身坐落在一个青石赑屃上,赑屃四足已深埋于地下,只露出了一点有限的头和背。赑屃背上,落满了水泥灰浆。
碑身正面的碑文已是模糊不清,只能依稀看到一些不成文的字句。石碑侧面,清晰可见石头的裂纹。整个石碑严重风化,其上还残留着粘贴过的小广告痕迹。再向上,石碑的顶部,与其后商店的前檐形成了一个天然遮风挡雨的屏障。碑首可见两条托举着龙珠螭龙。
此时,一位流浪汉正蜷缩着身子,斜躺在石碑后。看着记者在此细瞅,流浪汉点燃一支烟,悠闲地吸起来。记者几次问其身世,他却只是用不太标准的平遥方言重复着“我是平遥的”,然后不再回答任何问题。
石碑的不远处,一位妇女守着一个钉鞋的摊点。离开流浪汉向其打问,妇女也表示,对于石碑的历史等她一无所知。对于石碑,周围住户均称“不了解”,他们只知道,石碑后面是一座麓台娘娘庙,“好多年前被拆掉了,好像是求子的娘娘庙”。
石碑旧庙两不相干
一座风雨剥蚀的石碑,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它与其后的所谓“娘娘庙”,是否有着关联?在古城内多处走访,没有得到答案后,记者来到平遥县有关部门,一一求证。
下午3时,在平遥县文物局,值班人员听说记者采访,说局长和分管文物保护的副局长均出差在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称,他只知道清虚观旁边有一座明代的石碑,内容是什么不太清楚,但“县文化局做过一次平遥县石碑的普查工作,也许知道其来历”。
平遥县文化局、文化馆……一圈跑下来,在知情人士的推荐下,记者终于找到了平遥农机校的文史爱好者郝新喜老师,他对这块碑很熟悉,“那是座明代的石碑。”
据他介绍,这座石碑后面的“麓台庙”,始建于明代,实际上是“魏公生祠”。明代大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也正是因此,此后平遥地方志上对麓台庙没有多少记载。到清代时,平遥出了一位叫魏裔悫的县令,当地人便以讹传讹,将这座魏公生祠当成了县令魏裔悫的生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祠庙又演变成祭祀麓台神王凌(三国时王允的侄子)的祠庙,一度为当地人祈雨的处所。后来,由于庙内中间供奉着的王凌,左边是其母亲,右边是其妹妹,当地人便又称此庙为“麓台娘娘庙”,民间又逐渐将其演变成“求子娘娘庙”。
城墙维修的历史见证
石碑既然与麓台娘娘庙不相干,为何被安置在了这儿?对此,郝新喜也不知其所以然。但对于石碑具体年代,郝新喜了然于胸,告诉记者这座碑是明代嘉靖年间修缮平遥城墙时的碑记,碑名《张侯修城碑记》。石碑立于明嘉靖43年(公元1564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他介绍,作为专门记载城墙维修历史的石碑,当地留存下来的已不多见。因此,这座石碑能保存至今,实属珍贵文物,对了解平遥城墙的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采访中,郝新喜给记者找出一本《平遥县志·旧志实录》。按照上面的记载,石碑碑文内容大致为,古城墙复修“经始于嘉靖四十二年二月,告成于四十三年二月,城堞延袤,改观屹立,足称金汤之巨险”。.
那么,嘉靖42年,平遥发生了什么,古城的修建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遍寻当地知名人士,结合史料记载,记者得知,明嘉靖42年(1563年),新任平遥知县张稽古巡阅城墙,回忆起历史上一次次战争中城墙承担的重任,再看着当时破损严重的城池,不禁感叹:“平遥固有城,顾历年浸久,城多圮剥。且女墙旧皆土筑,易摧而难守。”有感于此,张稽古这位“古城功臣”于1563年2月下令兴工,将全部古城墙的“马墙”改做砖砌,整修损坏之处,并立碑纪念。
那么,对于古碑的现状,平遥县当地有关部门是否知晓?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外地出差的平遥县文物局局长贾忠照,他表示,对于古城中屹立的古碑,他知道,“历史上就在这儿,多年来底座已被掩埋六七十厘米。”
提及保护措施,贾局长表示“有”,至于什么措施,他称有事便挂断了电话。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