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门遗址石碑被垃圾团团包围

在西安,知道明德门的人不少,但是知道明德门遗址的人却不多。近日,有网友爆料,位于杨家村的唐明德门遗址石碑被包围在一片垃圾山之中,并贴出了大量的相关照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市民的关注,不少网友感慨,西安厚重的历史需要子孙后代去尊重,何况这里曾是大唐长安城最宏伟的正门。遗址碑周围成了露天厕所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杨家村,找到了明德门遗址碑。墙角俨然成了垃圾场,满地粪便,长着半人多高的野草。碑石正面刻着“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明德门遗址”,背面则篆刻着这座门的曾经,“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唐永徽五年重建,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构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唐末毁于战火。”50米外,立着另一块刻着“唐明德门遗址”的石碑,字迹模糊不清。

院子的西边围墙有一扇破损的铁门,东边留有一米多宽的豁口。

村民说,这周围没有公厕,在这附近玩牌下棋的人就把垃圾场当成了露天厕所。遗址碑被生活垃圾包围

院子里4名工人在忙着清理垃圾。“街办和文物部门的人已经来过了,现在第一步就是要清理垃圾。”工人刘师傅说,这里的垃圾太多,清理起来至少需要五六天。

“明德门的遗址就埋在土下面。”杨家村村委会副主任杨汉城说,这块地共3.18亩,之前属于村里所有。上世纪70年代文物部门来这里考古,发掘出了明德门的遗址,共5个门道,门墩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

杨汉城说,为保护文物,考古队用沙子将遗址掩埋,同时立了块碑。2008年,文物部门在四周修了围墙,同时接手管理。80岁的樊志俊一直住在杨家村,他见证了明德门遗址的发掘和近半个世纪的变迁。樊志俊说,村里有近2万多流动人口,一些村民都往里倒生活垃圾,后来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垃圾场了,气味很不好闻。文物部门马上清理垃圾

西安市文物局的刘主任说,他们已经通知雁塔区文物部门进行调查,市文物局也将派出文物稽查队现场勘查、督办,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而对于垃圾清理问题,则将由雁塔区文物部门进行协调清理,还遗址一个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