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明代玉煌塔南斜摇摇欲塌 文物部门将维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斜的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塔顶风化严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塔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之声工作人员对塔进行测绘(文物所供图)

 ◆地处荒野塔身破损严重

◆不搬迁拟进行抢险加固维修

◆仍与采石场为邻存隐患

唐山市丰润区城西北10公里的押(另写作“压”——记者注)库山村西500米处的玉煌塔,始建于明代,扛过了地震,走过了数百年的风吹雨蚀,经历着采石爆破的长久震动,但目前它已经严重倾斜,时刻有坍塌之虞。近期,众多网友注目该塔,呼吁对其进行维修。与之对应的是,当时文物部门已有行动,或将尽快对其进行抢险加固维修,力图还其“健康”全貌。

救塔“守住”祖宗的遗产

“河北省级文物明代‘玉煌塔’位于唐山丰润,旁边挨着采石场,崩山爆破给塔身造成了巨大震动,现在古塔已经倾斜严重,最近三次盗墓挖掘已让古塔摇摇欲坠。如不进行大规模维修,玉煌塔将毁于一旦。”2012年1月28日,有网友发布微博如上所称。该微博短时间里即引来百余条的转发,数十条的评论,“保护”、“挽救”等是其中的焦点。

有网友说:“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拯救文物,保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要留下遗憾。”

还有网友表示:“急急急救救救。”

同时,上述微博内容还扩散至一些论坛,引起更多网友的关注。

而网友对上述“玉煌塔”的关注可回溯至2010年9月18日,有网友将拍摄的数张塔图上传至丰润文化交流论坛,引发近千的点击量,多个回贴称应对其“加以保护”。

2011年2月12日,又有网友在唐山贴吧发布一贴,其中称“用您的回帖,救一救这座古塔——押库山玉煌塔”,并配以图片和文字。截至2011年12月22日,此贴共有253篇回贴。

有网友表示,不同于现代建筑,倒掉后重建即可,而凝结了先辈智慧结晶的古塔一旦倒塌,即使重建恢复原样,但此塔非彼塔,其历史价值、意义都将消遁于无形,没能将祖宗的东西“守住”,我们不惭愧吗? 对比网友所发的2010年与2012年的图片,记者发现,玉煌塔几成斜塔,观之时有倒塌之虞。历经风雨,虽然尚在挺立,但“塔坚强”还能捱多久?众多网友对此忧心不已。

◆塔之今生

破损严重南斜欲塌

网友及此前媒体报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玉煌塔位于唐山市丰润区城西北10公里的丰润镇押库山村西500米处。2012年2月5日,记者来到该处对该塔进行了实地探访。

押库山前,有一条东西向公路,唐山至遵化的中巴车呼啸而过,透过车窗北望,可以对几百米外的一座古塔有着匆匆一瞥,这座塔就是玉煌塔。

行至押库山下,举目远眺,透过迷雾般的沙尘,就能看到玉煌塔孤单的矗立在低矮的山坡上。由东侧一道路北行,而后西行,行至塔前时,记者发现玉煌塔的塔身已显现出倾斜状,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倾斜的方向感觉也有所不同,但大体是往南。

该塔塔顶部分风化严重,北侧已经看不出形状,一根木头裸露其外直指天际。塔的周身皆有裂缝,大小不一,最大者长约几米,宽达10余厘米。塔的各层亦有青砖风化掉落的情况,其中底座四层外部的青砖基本已脱落。其中一层裸露出其中的木头。在塔的底座周围,杂堆着脱落的青砖、石头与枯黄的玉米秆。

塔身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类似佛龛形状的大缺口,内有石门,其中东侧的已经被打破,内有烟熏痕迹,并散堆着多块青砖。在该洞口上方钉着一块薄木板,写有“此塔危险,请勿靠近”字样。而塔上的浮雕图案也已模糊不清,塔身还能看出很多后人刻下的名字。 搜索目及之处,记者发现在该塔西南方向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字样:“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玉煌塔,河北省人民政府2008年10月公布,唐山市人民政府立”。但除此石碑外,并没有更多的保护设施。

采石场内的“悬崖峭壁”

玉煌塔算是地处荒野了。在塔的东北边、南边的田地里还矗立着众多发黄的玉米秆。近及塔身的田地里,还能看出清晰的车轮印,而尘土下面还压着一层玉米秆。

虽地处荒野,玉煌塔却并不“孤寂”,与其相伴的是隆隆声不止的机器工作声,因为这里是一个采石场。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这个采石场至少已经存在46年之久。

因采石产生的沙尘在塔身旁的的田地,周边的房屋、车辆皆“铺”就一层“白雪”,目及之处,“灰蒙蒙如雾弥漫”是一个很直观的感觉。

距塔不及百米堆积着灰白色的沙土,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山”,而往下看,“土山”高达数百米。“土山”往北,一部机器正轰鸣着传送沙石,与之相对的东边,也是机器不休劳作的轰鸣。 此外,距离塔身正北方向不及百米之处,已经被挖出一处高达近百米的“悬崖峭壁”,峭壁下杂堆着大小石头。而更远处,耸立的山体已难以看出原来的“身形”,近乎被掏空,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的山谷,其间有几辆大货车仍在忙碌,看上去很是渺小。

◆塔之前世

明代古塔的“凋零”史

唐山市丰润区文物管理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玉煌塔位于唐山市丰润城西北10公里押(网友写作“压”)库山村西的玉煌山南山坡上。1983年12月该塔被公布为丰润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煌塔具体建于何时,无文献记载,目前所能确认的是始建于明代,“提不出具体的年代时间,”唐山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翟良富说,“但从建筑学角度考证,属于明代晚期相对比较可靠。”

文物部门的资料显示,玉煌塔为9层,总高13.8米,现存残高11.32米。塔为砖木结构,叠涩檐,实心塔。塔台使用毛石砌筑,八角形,每边长1.6米,高1.34米。塔台向上为砖基,砖基分五层,逐层内收。

资料还显示,玉煌塔“整个塔身时刻面临坍塌的危险”。而该塔“颓败”的原因在于多个方面。丰润80年县志记载: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玉煌塔向西南倾斜1.8度,塔刹(佛塔顶部的装饰)震落,顶部两层叠涩檐震散,塔体多处出现较大裂缝,东北侧几乎成为通缝。而数百年的风雨浸蚀导致塔的木质构件糟朽。

此外,资料显示此地自清代就已经开始采石,延至今日,开山炸石震动已导致塔身倾斜度增至3度。而此塔还历经多次盗挖,有记载的1999年的盗挖更是破坏了下部塔基。“塔自建成后就一直缺乏‘呵护’。” 2月5日,丰润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崔淑红对记者说。

◆塔之未来

或进行抢险加固恢复全貌

“整个玉煌塔亟待抢险加固维修,确保塔的安全。”《唐山市丰润区玉煌塔抢险加固维修工程设计方案》中有这么句话。

“文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崔淑红说,不改变文物原状,尽量维护塔的价值是他们需要遵守的原则,而从测绘、立项、维修方案设计及申报、维修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科学、严格的考量,而这其中也需要时间。

崔淑红说,他们也很想早点维修玉煌塔,“我们一直都没有闲着。”2010年,玉煌塔的维修费用就已列入了2011年的政府预算。2011年3月,玉煌塔的测绘工程完成。同年3月29日,玉煌塔抢救搬迁工程设计方案出炉。根据该方案所述,其拟对玉煌塔进行整体搬迁、重点修复,檐下部分原物修配加固,补配缺失的塔身、檐部、塔刹,在最大程度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

不过这一方案最终被河北省文物局以“搬迁理由不充分”等意见否决。2011年8月25日,丰润区文物管理所又拿出了《玉煌塔抢险加固维修工程设计方案》。根据该方案,主要的工程内容为:修复八至九层塔身及塔刹;补配一至七层塔身、塔檐缺失破损的各种构件;抢险加固塔基。

而这一方案也没有马上获得通过。河北省文物局的其中一条意见是“塔身提升措施缺少可行性研究……应由相应专业机构提供地基及结构测评报告……”。对此,丰润区文物管理所在2011年11月、12月分别又提交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玉煌塔地基稳定性检测、分析的《检测报告》。 崔淑红透露,目前玉煌塔抢险加固维修工程设计方案还在修改当中,可能将于今年3月份再次提交修改方案,能否通过审核、工程开工等事项目前都还不确定。

◆与采石场为邻或存隐患

古塔修复,其价值或将彰显和延续。

丰润区文物管理所给出的资料显示,玉煌塔为砖木结构,木质飞椽塔沿的建筑形式为少见的实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明代砖木结构古塔的实物遗存。砖体、木檐、加上各层木质角梁头置套兽挂风铃的玉煌塔,造型精美,雄伟壮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艺术价值。此外,唐山大地震时,周边村庄其他建筑全部倒塌,唯玉煌塔矗立,实为重要的地震遗存,再加上经受周边几十年来开山爆破震荡未倒塌,对研究古代砖体建筑,在强大的震害中受力状态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但古塔修复后,仍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仍与采石场为邻。目前距离最近的采石场,离古塔不足百米。采石爆破的震动,沙土的风化带来的“伤害”或将延续。

翟良富透露,采石场多在玉煌塔的保护范围之外,且多有相关部门核发的开采文件,属合法开采,且开采历史长久,此外采石场涉及多个部门,彼此协调或仍需时间。

对押库山村民来说,明代古塔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衰老,而在他们新老更替时,这座塔也在岁月、自然以及人为的“攻势”下日显颓态,直至现在的“摇摇欲塌”。

有村民说,他们靠山吃山,采石场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古塔的存在,也想好好保护古塔,这样一种冲突的存在让他们心里充满着矛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