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文物?破坏文化? 古墙修复引发老南京争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建于明代的南京中山门城墙,经历几百年的风雨,加上作为沪宁高速公路南京的入口出,墙体部分出现了开裂现象,为了保护明城墙,南京市开始对南京中山门城墙进行维护,对其进行加固。

“正月十六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2月7日是农历的正月十六,对于南京市民们来说是惯例的爬中华门城楼的日子。近十几年来,南京政府一直在花大力气对中华门城楼及其民城墙进行修缮。面对着今不复昔的古城门,老南京们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中华门及附属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年的风吹雨打已使老墙渐现残破,为此南京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手段修缮城楼和古城墙。据老南京人回忆,以前南京市民可以随意的从城墙沿线的多处土堆台阶爬上未经修复的“野城墙”。那时的城墙上也很是热闹,墙头上挤满了各种做糖人的、捏面人的、玩皮影戏的、在石板上作画的民间艺人,犹如一个热闹的集市。现在土堆台阶已经在城墙的修缮过程中被拆除,城墙和城门需要购买门票才能登上。真人小贩也早已绝了迹,空留一些展示老行当的花灯在原地替代。这一变化不禁令一些老南京大呼“现在爬楼没意思”,“找不到过去的感觉”。

但是另一部分老南京对老墙的修复却十分欣喜。他们表示近些年来南京政府着实在修复城墙上下了大力气,城墙比以前“入眼”多了。而对于不能随意攀爬城楼,必须收费进入这点,他们认为虽然有些可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样可以降低游人的数量,减少对城墙的损毁,还可以为继续修复古建筑提供一些资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