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存在的梁林故居—好一个“维修性拆迁”

1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现为24号院)的梁林故居已被拆除,引起网上一片哗然。昨天,东城区文化委对此作出回应,称此次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他们已书面通知建设单位,不得继续拆除现存院落的原有历史建筑。(1月29日《京华时报》)

春节期间,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的梁林故居被悄悄拆除了。曾在2011年1月11日,在东城区人代会(临时)二次会议上,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曾公开表示,梁林故居已被列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

然而1月27日有媒体在接到爆料后报道称,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林故居已被拆除,但北京市文物局并不知晓。而东城区文化委随后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

然而,在解释梁林故居为“维修性拆除”后,28日,东城区文化委再次回应称,虽然华润集团富恒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单位)是为了紧急抢险,才将危房落架拟修复的。但此次拆除未经报批,属“违规拆除”,东城区文化委将对此事依法进行查处。

对于“维修性拆除”这样的解释,网上也发出了众多的质疑之声,既然是维修,又为何要拆除?都拆除了,又如何来维修?曾经被列为文物的古建筑被施工单位未报批就擅自进行了违规拆除,地上的残砖碎瓦代表着梁林故居的不复存在,人们不禁要质疑,这是谁给了开发商这么大的胆子,连文物都敢擅自拆除。

近年来,私拆文物的事件不在少数,在2010年,云南大理为修公路将唐代文物“龙首关遗址”拆毁,公路建设部门及施工方未报经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就擅自施工,违规损毁。文物被这样肆意破坏让人感到心痛和惋惜,老祖宗留给子孙在文化遗产在利益的驱动下被破坏,让人不得不震惊,是什么让施工方有如此底气去破坏国家的文化遗产,这样的行为势必要受到严惩。然而,严惩只是一种经济以及政治上的惩罚,但在严惩的背后,更多的期待的则是保护文物意识的加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明。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