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府城鼓楼明年将修缮

据海南特区报报道,12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海口市琼山区文庄路中段的鼓楼大街,在这条狭长的巷子里找到了已经残破不堪的鼓楼。

从远处望去,鼓楼的一半已经被丛生的树木和蔓延的爬藤所遮盖。周围的居民住宅已经紧紧和它贴在了一起,无半点缝隙。沿着左边那条似路非路的台阶往楼上走,看到的只有断壁残崖、杂草丛生和满地的垃圾。楼上只有一个类似厅堂的土木结构建筑物,以及一小块空地,这就是目前见到的府城鼓楼。

丛生的树木和蔓延的爬藤,已经遮去它过半的容貌。

斑驳的墙壁和支离破碎的骨架,让我们知道它已经走过数百年的风雨。

这就是——府城鼓楼。

而他们则是鼓楼上的居民,在这里已经寄居了数十载。

他们的居住会不会影响文物保护,他们又应该怎么去保护文物与其“和平共处”?

近日,记者对府城鼓楼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采访——

鼓楼住户:

住在这里挺好的

林李发今年50多岁了,是鼓楼上的四户居民中的一户,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在鼓楼上居住了十多年了。“我就单身一个人,现在和他们住在这里,还算有个照应。”林老汉推开自己的家,记者看到家里光线很黑暗,没有窗户,也没有正经的床。林老汉表示,白天一般都在外面,有什么闲活就干干,晚上才来家里睡觉。

对于鼓楼的文物保护相关问题,林老汉表示,自己是知道的,但他认为自己在这里居住并没有影响整个鼓楼的保护。“没有人住的房子很容易破旧,我们在这里住,有事没事还会对房子进行一些修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林老汉笑着说。

附近居民:

不知鼓楼是文物保护单位

何先生是鼓楼附近的居民,他说他搬来鼓楼这里居住这么久了,却一点也不知道鼓楼竟是个文物保护单位。“我家就在鼓楼边上,我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五年了。每天从鼓楼进进出出,却从来也没有注意过它,感觉就像一个普通的破房子,更不知道这还是个保护文物。”何先生吃惊地笑着摇摇头,一脸的茫然。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部分附近的居民,他们大部分都说只知道这个鼓楼是古时建的,但具体的情况他们也不知道,而鼓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在文物保护单位周围20米内是不允许任何项目建设的,这些他们全然不知。

海口文物局:

居民比较注意保护

海口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鼓楼进行修缮之前,不会对上面的住户迁移。“他们住在鼓楼里面并非没有益处,古人说得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鼓楼上面是土木建筑,这样的建筑需要有人住在里面才不会坏,他们反而对鼓楼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鼓楼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上面本来有5间房屋,因为自然和历史等因素现在只剩下了4间。像明代这样的建筑式样能保留下来,对以后的修缮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有了其他4间,将鼓楼修复成原样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我们经常都会过去看看,并对他们讲一些文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醒他们杜绝明火,不准私接电线等相关文物保护方面的常识。他们还是比较配合我们的工作的。”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得知要对鼓楼进行修缮的事情以后,纷纷表示,如果政府需要修缮鼓楼,马上就会搬走。其实对于鼓楼的修缮问题,我觉得没修之前对鼓楼的保护更有利,因为一直都有人住在上面,相关的文物就不容易失窃,一旦修缮后,这些人都搬走了,难免会有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来搞破坏,那样对鼓楼的保护反而不利。

保护规划:

预计明年对鼓楼进行修缮

该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已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海口市,将陆续启动名城保护系列方案,以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免受破坏。据海口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仅要保护标志性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古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城市格局、历史地段(包括历史上的寺庙区、商业区、居住区、风景区),还要保护乡风民俗、传统工艺特产、地方风味以及诗书、戏剧、音乐、绘画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存。

鼓楼作为省级保护单位,目前已经列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案》,今年的8月份,他们刚刚邀请了相关专业人士设计修缮鼓楼的方案,这个方案预计下周提交到上级单位,初步预计鼓楼的修缮工作会在明年开始实施。

背景资料

鼓楼,又名谯楼。又叫文明楼。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府城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府志》载,府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府城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是海南卫的所在地。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台发生地震,府城鼓楼又遭塌毁。次年,尚书王诲遂重修,乃保存今楼。

府城鼓楼,古时候就有文人赞美登楼以观赏海天一色美景的诗句:“百尺危楼瞰大荒,万家烟火正微茫;浮图七级凌霄汉,荡海千帆破夕阳。”可见它自古就是旅游胜地。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