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

文物是一个国家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今天,我国正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征途,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使文化遗产事业的内涵逐渐深化,领域不断扩大,并由此引发了其要素、类型、空间、时间、性质、形态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而这六个方面的变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是在保护要素方面,从重视单一文化要素的保护,向同时重视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要素保护的方向发展。例如泰山、黄山、庐山、五台山,这些兼具文化和自然复合特征的“双重遗产”,由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文化景观”,特别需要我们科学保护与传承。

二是在保护类型方面,从重视现已失去原初和历史发展过程中使用功能的古迹、遗址等“静态遗产”的保护,向同时重视仍保持着原初或历史过程中的使用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工业遗产和农业遗产等“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例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大运河这些原生态的、具有人类原真性生活特质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几十年来都得到了有效重视和科学保护,为现代人类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地域文化发展提供了自身价值。

三是在保护空间尺度方面,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向同时重视因历史和自然相关性而构成的“大型文化遗产”和“线性文化遗产”等文化遗产群体的保护方向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扩大到空间范围更加广阔的“遗产地”“文化线路”和“系列遗产”等,甚至文化遗产的空间尺度还在向跨地区、跨国家方向发展。例如丝绸之路、西口古道等为当时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特别贡献的大型线路遗产,我们都应该重点保护与传承,并发扬光大。

四是在时间尺度方面,从重视 “古代文物”“近代史迹”的保护,向同时重视“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的保护方向发展。例如大庆油井、大寨、奥运建筑等这批造就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代表现代高端科学技术发展和特定历史发展的现代大型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国力发展的历史见证。

五是在保护性质方面,从重视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向同时重视反映普通民众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遗产”,例如北京四合院、晋商大院、徽商民居等这批具有一定经济发展意义和代表地域性的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遗产,以及“与人类有关的所有领域”的文化遗产保护,都属于我们保护的方向和发展范畴。

六是在保护形态方面,从重视“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向同时重视由“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结合而形成的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发展。例如红旗渠与红旗渠精神、大寨与大寨精神、五台山寺庙与佛乐,这些具有时代特质和精神需求的文化遗产,都属于各个历史时期人民大众的精神寄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藏,特别是新纳入近现代的文化遗产家族,一定会协助领导机构科学决策和规划利用,将在推动文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应当致力于以新的观念对待新时期文化遗产学科的发展,时刻关注国际社会一切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新视点,不断针对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实际加以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推进并开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转型和跨越发展,为再造一个新山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