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公庙考古:为保护遗产宁可丧失资料完整性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陕西周公庙遗址考古队在今年的周公庙遗址考古勘探中,转变考古理念,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指导考古勘探,使考古走出“象牙塔”,让公众可感、可知、可触。

在周公庙遗址东边宫殿区新发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居址前,记者看到的是两套四千多年前的“两室一厅”,白灰地面,有生火取暖和做饭的火塘、火灶,完整地呈现出一幅距今4000多年的先民居住生活的场景。

这就是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下的考古发掘的具体成果。周公庙考古队领队、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说,在原来的考古活动中,这种生动的场景是不太可能被公众看到的。他说:“原来我们的考古发掘是为了科学地取得考古资料,会把发掘区挖到生土,不仅把东西全拿走,而且把遗迹都挖掘完。不到生土不停铲。这样虽然能系统地取得科学资料,但是起到严重的破环作用。整个遗址挖完以后,遗址形成了空洞。我们现在彻底转变了理念,宁可丧失一点考古的资料的丰富性和科学性,也要保护好遗产,为将来这个地方建设文化景观、建设文化考古遗址公园留下实实在在的东西。”

出于这样的考虑,2011年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的地点选择在紧靠公路的地方,旁边还有个小型的停车场,遗址对面就是著名的周公庙景区。雷兴山教授说,在发掘中,他特别要求重要的地方不挖掉,保留着,宁可一些考古资料不取全,也要保留这些不挖掉。

如今,这处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居址的考古工作已经基本完毕,将用沙子对发掘出的遗址进行回填、保护,等到展示的条件成熟,它们将再一次完美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雷兴山表示:“我们想不使考古成为象牙塔里的学问,不让考古成为考古学家自己才享受的事情,我们想让考古的成果展现给公众,让公众更好地去享受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