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明祖陵“闭关”49天保护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闭关前的神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闭关后的神道

近日,盱眙明祖陵文物管理处为更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以牺牲门票利益为代价,向全社会发出了明祖陵“闭关”贴,引起社会以及文物主管部门高度关注。

今年5月19日,明祖陵地宫甬道因大旱露出水面,明祖陵文管处注水保护文物,受到各界的好评。近年来,随着盱眙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仅在去年一年,景区实际投入就超过了7000万,先后恢复了内皇城,石五供台、南大门、南红门等遗址,新建了陈列馆、21孔世纪栈桥、明代第一币——“洪武通宝”,使之成为集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游览胜地。2011年1—10月份,共接待游客102.42万人,门票纯收入268.12万元,同比增长位居江苏收费景区第一。

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景区发布以牺牲门票收入为代价的“闭关”贴,明祖陵文物管理处主任胡仁生对此做出了解释:“第一,是为了更好保护国家文物,让历史遗产福泽后人,从保护角度恢复明祖陵生态;第二,为了倡导文物保护新理念,着力构建和谐景区;第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闭关’是一种蓄势,‘开闭’后景区会更有吸引力。通过‘闭关’让明祖陵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提升是一件好事。”

据介绍,闭关期间,盱眙明祖陵文物管理处主要进行导游培训、员工学习、书籍出版及文物修复工作,仅书籍出版一项,将会集中出版《明祖陵·神道石像》、《明祖陵·史海钩沉》、《明祖陵·建筑艺术》、《明祖陵·精彩看点》、《明祖陵·印象定格》、《明祖陵·大明君臣》等书籍13本,做强做大软件工作,做出文化品牌。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龚良表示:“明祖陵为明代帝陵之首,号称‘明代第一陵’,它的发掘和发现,使明代帝陵体系得以完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神道石像,雕刻精美,形体高大,具有上继唐宋、下开明清的艺术典范,堪称中华瑰宝。内皇城遗址,残垣断壁体现苍凉,地下玄宫,深埋水下神秘莫测。‘闭关’修整结束后的明祖陵应该以更加优美的环境,在新一轮文物保护规划修编中,强化文保单位与人民群众互动意识,让世界文化遗产,更多地造福老百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