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华:一个农家女的“文物情结”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又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行宫的义务守护者。一种特别的爱,让她20年如一日,不计报酬,义务守护着这座古建筑。有青春靓丽到年近花甲,是什么力量让她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一切?她就是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西关村——刘月华。

历经600年风雨的泰山行宫

走进泰山行宫后院,环顾小院四周,绿油油的小菜园、高大挺拔的菩提树、郁郁葱葱的冬青......整个院落打理得别有一番景致,宁静而不失生机。

“你给我们讲讲泰山行宫的来头吧。”

“泰山行宫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如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关于它还有个传说呢!”刘月华告诉我们:“相传泰山神东岳大帝的长女碧霞元君,也就是泰山奶奶,每年都要下山巡视人间,惩恶扬善,为黎民百姓消除灾难。为了便于泰山奶奶下山后在人间留居,不少地方都为她修建了行宫,所以命名泰山行宫。”

说着,刘月华带着我们来到了泰山行宫的正殿门口。“你看,这个台基有一米多高呢。”顺着刘月华指的方向看去,气势宏伟的正殿高高伫立在台基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曲上弯,背负宝剑。进入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后面是观世音菩萨。

“这座行宫1993年就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明代建筑特色和当地的道教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刘月华接着说,“咱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失传,为了守住文化,俺做这点也不算什么。”

20年守护情意愈浓

如今,刘月华义务守护泰山行宫已经20年了。20年前,泰山行宫本由一个老大爷看护,镇上每月给他72块钱,他负责给游人照相。当时门票卖5毛钱,到头来门票钱还不够开工资的,再到后来索性就没人看了。附近的孩子经常翻墙进入院内进行破坏,而行宫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一旦失火就会变成一片废墟。基于多年来自己对行宫的感情,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刘月华毅然担起了看护的重担。她告诉我们:最初和家人商量时,都很反对。当时孩子才6岁,家里开着小卖铺,还种着几亩地,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刘月华没有退缩,她一边看护行宫一边看孩子。她的儿子从小是在泰山行宫里长大的,娘俩对行宫的感情都可深了。

逢年过节,是刘月华最忙的时候。过节来宫里烧香的人多,每天她都会盯着香完全烧尽后才放心离开。每年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她都会在行宫里睡。遇到下雨天,也是刘月华最不踏实的时候,不管雨下多大,她都是披上雨衣,到院里转一圈,发现真没事,才放心回去睡觉;如果有漏雨的地儿,即便是半夜她也会联系村里的装修队,及时把漏雨的地儿修好。附近的装修队都知道西关村有一个“痴人”——刘月华。有一次下雨,村里停电了,刘月华担心窗户没关好,愣是摸黑到了大殿门口,都检查完后又摸着路回的家。

“前些时候那个地方有些渗雨,这不几天前才修好。”顺着刘月华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那里有明显修补的痕迹。20年来,每一次修缮的费用也都是刘月华自己出。因为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她没事的时候就帮人缝毛衣,逢村上赶集,她在行宫门口义务看车子,有些人硬是塞给她钱,这些钱她都攒着来修缮行宫。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年会向家人‘借’一些。

“其实俺也没啥,就是对这感情深了。”这是刘月华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守到最后一口气”

“看,这颗菩提树是俺来的那年种的,转眼20年了。”顺着刘月华指的方向看去,高大挺拔的枝干直入云霄,上面坠着一颗颗尚未成熟的菩提果,阵阵微风吹过,密密匝匝的心形叶片宛若数万只绿色的蝴蝶在飞翔,发出刷刷的响声。

20年来,刘月华每天都早早来到行宫,先烧一壶开水,不一会儿,街坊邻居们便都拎着茶叶、拿着瓜子过来。倒上茶叶,沏上开水,菩提树下又开始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家长里短大讲堂”。谈话间抿几口茶水、嗑几颗瓜子,时而伴着笑声阵阵,大家的心情随着绿叶一起摇曳,行宫里奏着一首宁静而蓬勃的进行曲。再过几天,刘月华的儿子就要结婚了。我们问她以后是不是要进城给儿子看孩子。

“只要俺还有一口气,还走得动,俺就会在这儿守护下去。俺可以在这里看孩子,在这里长大的孩子,健康。”说着,刘月华的脸上再次涌现出幸福的微笑。夕阳西下,泰山行宫又恢复了宁静。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显出了岁月的沧桑。小贩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让小镇显现出一种活跃、祥和的气韵。在行宫的衬托下,宁静、休闲、平淡,让人们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氛围,这氛围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舒缓地释放着疲劳。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