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弄窑群】福建首个古商代龙窑现身

【星岛网讯】在清理这些碎陶片时,考古队员发现了许多圆形、方形的灰坑。“灰坑其实就是垃圾堆,古人的生活垃圾。古人类基本上都是挖坑填埋垃圾的。”考古队员解释说,“这些灰坑表示这里是古人类的生活区。”
    发现灰坑后,考古队员就开始在山坡上打探沟进行钻探。钻探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我们发现里面有炭粒和红烧土,红烧土壁成圆弧或长条状,就推测这里面应该有座窑。”
    考古队决定,马上扩方挖掘。为了不破坏结构,考古队员们只能用小刮刀、小锄头等,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三四天后,这座窑渐渐显露出了它的形状——长条形,形似长龙。
    “这是龙窑。”考古队员大喜过望。“这是福建省内首次发现的长条形窑。”南平市博物馆馆长张文崟说,“在这座长条形的窑下方,我们又发现五座椭圆形窑。”
    只见龙窑建在山坡中下部,顺着山势往上延伸,长六七米。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很清晰地看到窑炉的火膛和火道。窑底土质呈青灰色,像是人们在烧完东西后留下的一层灰的颜色。
    “龙窑的特点是窑室温度上升快下降也快,能烧出还原焰。而且龙窑产量高、节省成本。”考古队员说:“我们发现的这座窑群,长条形窑叠压在椭圆形窑上方,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叠压和打破关系,说明龙窑是由圆形、椭圆形窑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的年代相距应该在几十年之间,但都在3500年左右。”
    “目前所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的龙窑非常少,保持完整的更少。龙窑的发展演变过程,考古学界一直有争议。”郑辉说,“龙窑技术是在唐宋以后才逐渐成熟的。”
 
责任编辑:无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