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首富大宅将修缮


有着近200年历史、当年十三行首富的大宅——潘家大院的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潘家大院保护工作终于传来好消息,海珠区正式将南华西“潘家大院”等7处文物确定为该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有望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对老宅的建筑主体进行保护修缮。
潘家大院或变旅游点
日前,海珠区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潘家大院、土华村的梁氏大宗祠、大塘村的李雍别墅、仑头村的黎氏宗祠及仑头社稷之神祭坛、沙溪村的三圣宫及康帅府等6处文物。海珠区文博中心主任张晓东介绍,上述文物纳入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海珠区文保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科学规划并妥善处理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好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张晓东介绍,目前散落在海珠区内的文物有将近200处,此次纳入第一批保护名单的文物为保存现状较好的文物。同时,作为保护条件相对成熟的“潘家大院”,市、区两级文保部门已经联合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规划方案,内容涉及将对老宅建筑主体进行保护修缮、将其纳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系列进行旅游开发等细节,目前该方案已提交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审批。
当年豪宅如今成大杂院
早在2007年,信息时报就曾推出《潘家大院:清代“世界首富”的豪宅末路》的专题报道,详述了这个当年十三行首富的“后花园”如今却因为缺乏保护而衰败不堪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方的积极关注。
走进潘家大院,这个曾经富到“镬底都镶金”的豪宅如今处处让人揪心:挂着蜘蛛网的屋顶,一下雨便漏水不断;饱受侵蚀的木雕,一捏就碎;房门的彩色图案,颜色惨淡;斑驳的外墙,摇摇欲塌。大院西侧约800平方米院落,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被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征用;从正门到大院中心的近637平方米院落,曾经被四个工厂借用,现在虽已搬迁,但沙石瓦片等建筑材料仍散布在大宅的各处;东侧的龙溪南首约17号,铁门紧锁,黑漆油涂抹的石牌上,依稀能辨认出“广州打字机厂”五个字;即使没有被厂房、学校挪用的约1200平方米院落,也被划分成多个房间,住满了几十户人。曾经的豪宅,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大杂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