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北方还是南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148.00元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内容并没有书名那么浪漫,通篇几乎是近几十年考古学简报的汇集,但全书的体系、观点和结论却具有极大的爆炸性和震撼性,我不能具体预测此书出版后,其主要观点会有多少学者反对或支持,但它毫无疑问将引起学术界的巨大反响和震荡。

  

      中国上古文明是首先发源于江汉淮流域,然后由南向北传播;还是首先发源于黄河流域,然后由北向南传播?此书的观点认为是前者,这与传统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却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

 

      清以前的学者对于中国西周以前的上古史研究,基本上是以汉代司马迁《史记》等少数传世文献为基础的。《史记》以《五帝本纪》开篇,五帝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次为《夏本纪》,首述大禹;次为《殷本纪》。尧、舜和夏、商的政治活动中心通常被认为在今山西、河南一带。由于百余年来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学术界已经对殷商史有了信实的认识,但对于夏代史,由于没有相应时代的文字证物,学界对之尚一片茫然。

 

  当上个世纪中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后,学术界将它界定为夏代至商代早期的都邑遗址。这样的上古史研究背景,使学者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的上古文明的传播路径是从北方传播向南方的。后来发现的长江流域类似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即被学者解读为夏、商文化向南方的传播。此书引据乔玉先生的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二里头周围的人口和土地利用率研究显示,此地人口、聚落密度一直很稀薄,土地利用率也很低,二里头属于农耕文化,在农田和居住地足够的情况下,农耕社会缺乏向外扩展的动力;二里头遗址出现的兵器并不多,也未见有以战争为生的族群存在,他们如何将自己的影响力向外扩展呢?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