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 春节最后的盛宴

      “近喜元宵雪更晴,千门翠竹结高棚,少年结伴嬉游去,遮莫鸡声下五更。”春节的忙碌从腊八日开始,在除夕夜达到高潮,喜庆的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也是大地回春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在元宵节的夜晚,家人要 团聚在一起吃元宵,点起彩灯以示庆贺,在元宵节的花灯里,春节才算是正式落下帷幕。

  “滚”元宵

  30岁的刘敏心中,一直有一份元宵情结。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过年做的好吃的大部分是要待客用的,只有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家里人可以围坐一起,吃点好的,还有甜甜糯糯的元宵。”刘敏回忆,那时候每年元宵节前大街上都会有滚元宵的机器,卖的元宵都是在机器里滚出来的。

  “村里亲戚多,正月十五还会有人拿着礼盒走亲戚,元宵节前就会拎上精致的元宵礼盒,串门拜年。”刘敏说,当时她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面,跟着大人们拜完年,看着礼盒留在亲戚家,“心里挺难过的,因为觉得礼盒里的元宵比散装的好吃。”因此回家路上,她就会央求父母再买些元宵吃。

  “家里没有钱,但是爸妈也会买一些元宵,十五那天才煮着吃,当然大部分都给了我。”刘敏对元宵有种特殊的情结。“小时候元宵是个稀罕物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种甜甜糯糯的幸福感还是会萦绕心头。”元宵节前三天,她早早就给父母买了汤圆,除了传统的芝麻、花生、豆沙馅外,还准备了水果馅的。

  26岁的马琳,妈妈是名中级面点师,每逢元宵节,妈妈都会亲自操刀做元宵。“小时候一过完年,就会追着妈妈问,啥时候可以过元宵节。”马琳现在也从事了饮食行业,对元宵仍然情有独钟。“想吃的时候就自己买点糯米粉、豆沙和巧克力,自己包。”马琳的奶奶也喜欢糯糯的食物,马琳做元宵时也会给奶奶煮一碗。

  烤柏灵火

  35岁的张伟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对他来说,元宵节的记忆中还有一项— 烤柏灵火。“从有记忆的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家里老人们都会拉着我烤柏灵火。”张伟说,那时夜幕降临时,家人会把柏树枝堆放成堆,用秸秆点燃,大人小孩都会在火堆边伸手、伸腿烤。“奶奶还会一边烤一边说,烤烤腰腰不疼,烤烤腿腿不疼,烤烤屁股牙不疼。”张伟说,长大后很少跟着老人再去烤柏灵火了,但他心里明白,“老人们每年拉着自己去烤火,是希望自己健健康康,是长辈对自己关爱的表现。”

  烤柏灵火也叫“烤柏龄火”,取“百龄”之意,是北方地区春节期间的风俗活动。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民俗既破坏生态,又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所以现代人不再提倡这一行为了。

  元宵灯会

  对许多庄里人来说,上世纪90年代元宵灯会的盛况,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48岁的杨先生提起当年的元宵节还很兴奋,他说当年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在纺织厂工作,那时候那是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每年元宵灯会,厂里都会制作一大批彩灯,灯会的几天不用上班,大家都喜气洋洋地出门赏灯。当时庄里的街道没那么宽敞,路上汽车没有自行车多,自行车也没有行人多,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灯会总是备受期待。到了灯会的时候,现场人山人海,人们三五成群,一边赏灯一边说说笑笑。“那时候元宵节实在是太热闹了,像纺织厂和其他国有企业都会制作一大批彩灯,提前摆放在厂子门口,也有摆放到省博附近的灯展。”杨先生说,当时企业之间还会在做花灯上进行较量,有些花灯的样子他至今还能想起来。“有个花灯是两条龙,中间是一个珠子,两条龙会前后移动,龙爪也会围着珠子上下摆动,那个时代看到会动的花灯特别兴奋。”

  市民史女士对于元宵节的回忆定格在农村。家住留营村的她很少有机会到市区赏灯,不过到了元宵节,很多小孩都会自己做个灯笼,就是把纸盒剪开,里面放一根蜡烛,用竹竿挑起来晃来晃去。

  那时村内很少见到汽车,一群小孩在村里的土路上浩浩荡荡,一边走一边打闹。“那会儿没多少打火机,大家都是火柴,要是遇到风,手里拎着的蜡烛会被吹灭,有时候路上光亮亮一片,瞬间就都灭了。”提及此处,史女士似乎找回了儿时的快乐,她说灯灭的时候,大家伙就会嚷嚷着“借火”,如果谁的灯还亮着,不管平常认不认识,是否吵过嘴,都会跑过去借火,十分有趣。

  年俗趣话

  柳梢月上闹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一天据说是尧的寿辰,上元天官要下凡人间,颁赐福禄。于是家家户户会张贴“天官赐福”、“三星报喜”的年画。

  元宵节据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的活动就是赏灯、猜灯谜、吃元宵,踩高跷、舞龙舞狮、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活动自正月十三开始,谓之“上灯”。街上张灯结彩,儿童手提彩灯走街串户。从上灯日起,各色灯彩开始上街表演。正月十四日夜称为“试灯”夜,试点元宵花灯。

  在元宵节的习俗中,当天还要迎厕神紫姑而祭。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于夜间在

  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元宵祀祖后卸

  神像,撤灯

  彩,然后吃

  元宵。在北

  方城市,元

  宵 多 以 白

  糖、黑芝麻(000716,股吧)粉

  为馅,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糯而不黏。元宵,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