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警卫部队:周朝警卫重出身 宋代规模最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警入跸图

 

      周朝的警卫人员重出身

 

      保卫国家领导人的条例,古代叫皇家禁卫制度。上古夏商周三代时期,就有一套相对完备的制度。记录周代典章制度的《周礼》中,便出现了负责皇家禁卫的专业人员,安保设计相当周密。

 

      负责周王安保工作的,叫“宫正”,负责周王宫中禁令的制定和日常纠察、查禁,按时检查王宫中各官府及值宿守卫人员,并做好记录,整理成册,以备查验。

 

      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警卫人手不够,则会紧急征调各官府的官员子弟参与警卫,对王宫进出人员盘查严格,如果有需要,可随时对可疑人员进行检查,甚至搜身。

 

      古代国家领导人居住与办公地,称为“禁地”,故其警卫人员称为“禁卫”,警卫部队称为“禁军”。当时周王禁地内明暗岗哨多多,欲行刺很难得逞。

 

      保卫周王分几班人马,依居、行、守3种警卫要求的不同,而选派出相应的警卫人员。其中负责王宫内日常值守的人马最重要,要经过严格“政审”,必须是贵族子弟出身。宫内值守负责人叫“宗伯”,算是周王心腹中的心腹,地位很高。

 

      周王的警卫人员重出身,主要考虑贵族子弟“政治上可靠”,还有当人质的意思,可避免诸侯、大臣在外叛乱。这套“政治上可靠”,讲究家庭出身的政审制度,为历代统治者借鉴,非亲信、心腹是当不了“警卫队长”的。

 

      秦朝的武装保卫国家领导人制度

 

      进入封建社会后,保卫国家领导的警卫人员数量大增,素质也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完整的警卫体系,出现了独立的武装警卫部队。

 

      秦朝建立的一套武装保卫国家领导人制度,成为后代范本:从内到外有3个警卫层次:“卫尉”“郎中令”“中尉”分别统领3套人马,执行不同的安保任务,警卫力量分工明确。

 

      遗憾的是,虽然秦朝保卫国家领导人有“三保险”,却是出纰漏最多的朝代之一。秦二世胡亥便是让自己的“警卫队长”、郎中令赵高杀死的。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