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亮相南京 曾消失近百年
2015-10-20 11:09:10 来源:现代快报 已浏览次
本月25日,《历史的温度:20世纪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将在金陵美术馆正式开展。公众可以看到中央美院众多的压箱“宝贝”,很多都是百年来第一次出“家门”赴展。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展品,光保险金额就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已经失传
珍稀玻璃画,首次来宁
这次展览,最久远的当属玻璃画。这次展览,有10件老玻璃画和老油画来展出。“玻璃画已经失传了,而且,坏了不能修复。所以,一百多年来,玻璃画都没有走出过‘家门’”。《历史的温度》大展的策展助理、中央美院副教授郭红梅介绍。
“玻璃画是清代乾隆年间,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带到中国的。当时,作为外销品或者专门内部订购。”玻璃画制作非常精巧,玻璃要薄,要反着画正着看,上色的时候,涂一个色层,要等个两三天,才能晾干,然后再涂其他色层。一幅画颜色越丰富,需要的时间越长,一般而言,一幅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当时,玻璃画是“奢侈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宫廷贵族喜欢拿宫廷画炫耀,或者作为“身份证”,悬挂在客厅、书房等。所以,清代玻璃画都要用贵重的木材制作精致考究的外框,比较流行的是金丝楠木画框。
“高质量的玻璃画很难保存,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已知收藏的老玻璃画仅有1000多幅,很多流失国外。”郭红梅介绍说。物以稀为贵,2007年,伦敦苏富比举行老玻璃画专场拍卖会,其中一幅描绘清代富贵人家生活场景的老玻璃画,配有精美的镜框,成交价达到了18万英镑。
含蓄优雅
100多年前的“透视装”啥样?
《水中楼阁》《女半身像》《高跷》……现场,郭红梅给大家重点介绍了三幅玻璃画,这三幅玻璃画都是中央美院馆藏精品中的精品。《水中楼阁》绘画的是在一个水中楼阁旁,有一群嬉戏的人,水中还有一朵朵开败的莲花。“这幅画中云和水,都是非常复杂的。画面中的云彩很真实,而水则波光粼粼。”最难得的是,这幅画高44.6cm,宽65.5cm,这么大的玻璃画已经很少见了。
这次来宁展出的还有古代的“春宫画”,现场,郭红梅给大家“亮”了两幅,都是《女半身像》。画面中的女子,脸粉扑扑的,看上去还有几分羞涩;她穿着一双尖尖的“小鞋子”。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上身的衣服,是一件“透视装”,没有内衣,可以清楚地看到女子的身材。“当时的春宫画,是比较含蓄优雅的。”郭红梅说。
而另外一幅《高跷》是菱形的,颇有杨柳青年画的风格。郭红梅说,当时的玻璃画风格,就是既有西洋的一面,又有宫廷和年画的一面。
这次展览,中央美院的镇馆之宝:李叔同油画原作《半裸女像》也会展出。
《半裸女像》作品画幅很大,宽116.5厘米、高91厘米,画面当中一女子半裸上身,双目微闭,斜倚在椅子上,画面恬静、优美。现在这幅油画整体画面保存比较好,但画面有几处卷折痕和局部颜料脱落。创作年代大概在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1909年前后。“我昨天看到了这幅作品,觉得太震撼了。”著名画家、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刘春杰说。
李叔同《半裸女像》留存的经历可谓多灾多难。据记载,1918年李叔同在出家之前,曾将他的油画作品寄赠给当时的北京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但这批作品后来下落不明,据传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丢失了,后来一直下落不明。
直到2011年中央美院美术馆在库房清理民国时期藏品时,将当时还是佚名作品的《半裸女像》与资料进行比对,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科学检测,才将其最终确定为不知原作下落的李叔同《半裸女像》。
这幅《半裸女像》堪称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裸女”这个题材在当时是不为中国传统社会所接受的,而作品的尺幅又“极大”,能够经历百年沉浮并流传至今,实在是幸运之极。
镇馆之宝
李叔同《半裸女像》原作也来了
重重包装之后
用集装箱运送
这次展览,是中央美院第一次集中展示他们自己的宝贝。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批宝贝已安全抵达。“所有展品都非常珍贵,所以每一件都量身定做保护框。”郭红梅说,老玻璃画在装箱时,首先要用胶带绑起来,起到减震作用。经过几重包装后,把同样大小的作品,放在一个包装箱内。然后贴上封条。
200多件作品,装了33箱,由集装箱车运送过来。“车内恒温恒湿。”
从北京到南京,路上一共耗费了两天。“上午10点出发,下午5点到山东省博物馆休整,第二天继续上路。”
保险金额数亿
展馆安保升级
既然这次展览这么难得,那么保险金如何?刘春杰笑,“数亿元,超过两亿元。其实,这都是保守的,很多宝贝是无价之宝。”
作品抵达金陵美术馆后,也让这里的安保瞬间升级。“我们在原有的安保人员之外,还增加了8名特警。”除了人防外,还有技防,他们在展厅的各个角落增加了十余个摄像监控,这些监控“盯着”每一幅画,只要有动静,都会被它们捕捉到。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