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11月初,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以2816.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72亿元)购得毕加索代表作之一《两个小孩》的消息,带给中国艺术品市场极大震动的同时,也让万达集团旗下的艺术品收藏机构万达玥宝斋浮出水面—在巨大资本的支持下,中国的机构收藏在近几年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据“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日前发布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白皮书》统计,近年国内机构收藏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大约在450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11%。“机构收藏,狭义上一般指民营机构出资建立的企业美术馆等公益性机构的收藏行为;广义上来讲,还包括企业收藏和国立美术馆为主的公共收藏。”这是“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上对“机构收藏”所作的定义。12月12日,由上海国际文化传播协会、第一财经、新艺经集团等单位联合主办,浙江天仁合艺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国际收藏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以“机构收藏与艺术生态”作为主要议题,吸引了两百多位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经营者和金融投资机构人士亲临会场,共同参与并讨论中国目前的机构收藏现状及当下的艺术生态,并结合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探讨了加快推进艺术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从2012年以来,由于艺术品的价格连续多年大幅上扬,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藏家或者单一收藏者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涉足精品市场,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报告特别指出,随着收藏群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企业收藏的快速发展,未来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特征可能将更加明显: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格反而会较为平稳。

  

      据了解,新疆广汇集团旗下的广汇美术馆近年来收入大批高价艺术品,每年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支出大约在1亿元,其中包括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2.668亿元刷新徐悲鸿作品拍卖纪录的《九州无事乐耕耘》。“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等,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艺术市场研究中心(AMRC)执行总监马学东在收藏论坛上分析机构收藏热潮的背后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电广传媒集团的艺术品投资操盘公司—中艺达晨2012年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的10.38%;2013年上半年收入约2.5亿元,利润1.85亿,毛利率74.32%,利润率10.30%。此外,上海证大集团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北京泰康人寿的泰康空间、中国民生银行的炎黄艺术馆等,都在以相似的方式进行艺术品投资,其中泰康人寿每年固定将收益的2%~5%投入到艺术品收藏领域。

  

      对此,新艺经艺术研究员杜曦云在论坛上表示,机构收藏在市场中的主角地位凸显,有其特有的优势和价值。“第一是推动整个艺术品行业的发展,因为机构收藏涉及整个艺术生态方方面面,对市场的促进是非常全面的。第二,机构收藏与个人收藏最大的不同是机构往往会从学术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收藏作品,因而必然会推动艺术史的发展。”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