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胡嘉蕊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

国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
日本拍卖中国流失文物

日本某拍卖公司原计划10月底拍卖数件中国流失文物一事,已被国家文物局发函叫停。目前这些文物已撤拍。国家文物局表示,对于任何确认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将保留追索的权利。[全文]

叫停日本拍卖中国文物带来怎样的启示?

如今国家文物局的函件,起到了叫停日本拍卖中国流失文物的作用,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可喜可贺,说明国际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都在取得积极发展,为国家层面发力流失文物的回归提供了样本。[全文]

中国千万件文物缘何有家难回:高税收成拦路虎

海外回流文物一直是艺术品交易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60%以上的拍品都是回流文物,近两年来,包括刘益谦、王中军、王健林等民营企业家、收藏家也都不惜血本纷纷去海外“夺宝”。尽管回流文物市场火热,但是目前中国仍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回流文物有家难回?又有什么办法能打破这些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首次尝试成立的海外回流文物口岸交易市场能为部分文物回归提供绿色通道。但是艺术品市场庞大的体量需要更多文物回流、展示、交易的渠道。目前的现状是,不仅回流文物回家难,国内的艺术品出去也难。现行的政策令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进出两难的境地。对于相关法规的修改,也急需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调整。[详细]

难追回、买不得:海外流失文物回归前路漫漫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中国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详细]

文物海外被拍的多难困境:强力介入收效甚微

虽然国际法规定了掠夺文物应物归原主的原则,可实际上掠夺文物如何界定,以及如何追溯追索都难以操作。正因为如此,圆明园铜兽首最终还是通过赎买的方式来进行,法治途径和国际道义,在高度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几乎没有意义。国内法鞭长莫及,国际法没有意义,中国文物监管方面临的还不仅仅是这两种困境,还有更加多难的尴尬。[详细]

文物流失与追索之痛

随着本世纪中国拍卖行等国内文物市场的兴盛,表面上看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回流潮”正席卷而来,“回流”的文物不乏珍贵的国宝,但多数是不甚珍贵的一般文物。这条“回流”链条上更混杂有天价做局的、赝品古董海外洗白的。而那些1860年至1949年间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追索工作仍然步履维艰,有着难以逾越的法律和操作障碍。[详细]

盘点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珍品

 1840年之后,中国文物经过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四个阶段,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对文物返还的问题争论不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很难在各国之间达成共识。不过,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流失文物回到祖国。[全文]

中国流失第一国宝为何是“中华唐鸿胪井刻石”?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即使个别要素逊于其他流失文物,但是综合要素突出、整体优势明显,具备超越广泛宣传的其他流失文物的价值,责无旁贷、当之无愧,的确当属中国流失第一国宝。中华唐鸿胪井刻石,上书“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二十九个字,记载着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全文]

那些流失海外的绝世珍宝

当下,中国正大力开展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一方面公开敦促海外拍卖公司取消售卖争议物品,或通过国有企业赎买。特别是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后通过对圆明园等地实施大规模劫掠所得的文物,更是中国文物追索的重点。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全文]

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最多的十个博物馆

中国至少有17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远超中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来自中国的文物精品高达160多万件,而流落民间的文物数量,相当于馆藏的10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量。流失海外的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 美国各博物馆的中国石雕比故宫还多。[全文]

中国仍有约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

 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1000万件之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藏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剩下的大量文物仍散落在海外私人藏家和机构手中,成为现在国际文物拍卖市场的主角之一”。[全文]

鸦片战争
引发流失大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不正当交易等手段对中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掠夺。其中广为人知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和八国联军抢劫北京城。上世纪前期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在华的外国人勾结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文物并偷运出境。[详细]

文保观念淡薄
引发国外“抢购热”

改革开放前,国人的文物保护观念比较淡薄,引发了第三次文物外流的浪潮。据当时一位在文物商店工作的人员介绍,那时,以国家文物商店为经营单位,政策规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后却允许大量出口,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详细]

二战日本侵华时期
达到高峰

第二次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这是中国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当时,国民党政府无论财力还是管理上都比较弱,考古工作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普通民众在对文物的保护上没有任何意识。欧美的国力强盛,强大的民间资本没有去处。收藏艺术品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风气。[详细]

改革开放后
暴利驱使走私潮

自改革开放后,由暴利驱使,形成了新的一波文物盗卖、走私高潮。这一时期,不仅存于地面的文物被窃宝者觊觎,而且地下、海底埋藏的文物也遭盗挖、盗捞并被走私到国外,一些中华历史“DNA片段”有可能被彻底打断而导致无法修复。当时的文物走私通道主要为陆路和海上。[详细]

民间捐赠

青铜鼠首和兔首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两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2009年2月,境外某机构举行两件兽首拍卖,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详细]

商业回购

目前国际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此外,个人通过拍卖购得文物近年来也成为文物回流的途径之一。[详细]

依法追索

早在2010年,我国曾成功将陕西出土的“武惠妃石椁”从海外追回。这也是我国首次经法律途径追回的一级文物,没有花钱购买。当时美国文物商人花大价钱购得“武惠妃石椁”,最后无条件送回中国。[详细]

跨国诉讼

“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的拍品委托人辩称此武士浮雕为其祖传文物,已拥有10年以上的历史。对此,河北省出示了包括浮雕与被盗现场遗留痕迹尺寸相同的证据,并出具了考古专家的证明。[详细]

直接谈判

国家文物局通过各种渠道和美秀博物馆展开了谈判,而后者也希望今后能和中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经过一年左右谈判,美秀博物馆同意把文物无偿地返还。中方也做了互惠安排,同意其延展纪念,等活动结束后再给中国。[详细]

32件秦早期文物从法国回归 上世纪被走私出境

2015年,经中法两国磋商,法方将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全部32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饰片返还中国。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其全部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详细]

唐武惠妃石椁的
跨国追索之路

陕西“唐代武惠妃石椁归国”的消息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日下午,武惠妃石椁这件流落美国的国宝,经过两轮谈判后成功索回,正式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经过文物专家的初步修复,石椁上雕刻的侍女脸型圆润仍旧清晰可见,各种花纹也栩栩如生。[详细]

圆明园兔首鼠首回国路
走了153年

2013年6月25日晨,两件圆明园兽首安全运抵北京。中国国家文物局将这两尊圆明园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这十多年的圆明园兽首回国之路,也引发了国人对于海外流失文物的关注。除了兽首,中国还有更多的珍贵文物流失到了海外,未来该如何追回,值得从法律和外交层面进行进一步探讨。[详细]

皿天全方罍洽购成功
重量级国宝回家

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青铜重器——“皿天全”方罍(léi)上拍一事终于尘埃落定。纽约时间2014年3月19日,来自中国湖南的收藏家群体通过佳士得与卖方达成购买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促成此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方罍之王”即将重归故里,并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详细]

揭秘彩绘汉白玉武士大浮雕的
跨国追索历程

2000年6月24日,安思远先生交还给我国政府的“国宝”河北曲阳五代时期王处直墓汉白玉武士浮雕顺利抵达中国。这件浮雕的及时捐献极大地鼓舞了我国政府的追索决心,同时也给香港货主以沉重打击。在经过思想斗争后,香港货主向美国法院和我文物部门提出庭外和解,请求允许他将文物捐献中国。[详细]

法国大亨无偿归还中国
4件周朝文物

2014年,中法两国同意对吉美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中馆存的、中国发出追索请求的文物,做一次检查分析。检查在卢浮宫的实验室中进行。“相似性令人震惊,”,经过分析,这四件文物的含金量、所使用的技术、表面涂层等都和北京现存的一件文物一模一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