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人的饮食观:孔子曾称“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春夜宴桃李园图》 仇英(明) “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士人”也称“儒生”“文人”。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士人的饮食生活与社会其他阶层相比,具有自身特征,这就是:“追求饮食艺术,雅致清逸的格调,不重奢华重美食。”从…[全文]

2014-09-16 09:55:38

揭秘中国古代打理后宫的女官

    2013年9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陕西咸阳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朝墓葬。根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是民间赫赫有名的唐朝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她于景龙四年(…[全文]

2014-09-16 09:53:36

学者称“九一八事变”改变世界历史进程:抗战起点 二战序幕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一些学者指出,“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重大的国际性事件,导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变动,继而引发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 从九一八之夜燃起的战火,在此后的14年间,从中国东北蔓延到太平洋,和…[全文]

民国 2014-09-16 08:54:09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侵略世界的重要一步

    “九一八”事变是偶然还是必然,是蓄谋已久还是伺机试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刘长江等学者认为,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毋庸置疑是经过精心策划、反复推演和逐步推进的。 刘长江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全文]

民国 2014-09-15 08:53:02

“智囊”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

    汉代史学大家班固在其《汉书·晁错传》中记载:“……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晁错为赫赫有名的汉代名臣,因“皆是胜算”,成为太子智囊。太子依凭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晁错等几位股肱大臣的辅佐下,当时的…[全文]

2014-09-14 16:41:48

风筝自唐代起成娱乐工具

    记者昨日从深圳图书馆获悉,9月14日上午10点,深圳非遗“于氏风筝”代表性传承人于灏将在深圳图书馆做题为《曹雪芹扎燕风筝考工志》讲座。活动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市风筝协会主办。 于灏是深圳市风筝协会秘书长,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全文]

2014-09-14 16:38:34

孟姜女原型为齐国武将妻子 哭长城系唐代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惊天一哭,让万里长城亦应声而崩,其分贝之高,难以想象。历史上真有孟姜女这个人吗?她“哭崩城”的事儿究竟存不存在?这个如此能哭的小女子,是怎么把长城“哭倒”的? 想知道这一切,得从齐国武将杞…[全文]

2014-09-14 16:36:33

唐代廉政法:律令设明确条款防范职官家人腐败

    在以“情”为主,强调群体主义本位的中国文化中,很多腐败现象表现在人情关系中,就此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关系主义”,或曰“关系支配性”。这种人情、关系,又突出地表现在家庭关系中。正因为如此,看似“温情脉脉”的家庭亲情关系,是造成以权谋私、…[全文]

2014-09-14 16:31:44

“胡同”一词产生于元代 原指水井

    西谚曰:“神造乡村,人造城市。” 相对于西方,北京的筑城理念更富哲思,道路的规划也更完整精细。胡同,作为北京特殊的道路形态,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格外引人关注,且被寄寓了特殊的情感。 说胡同,要从井田制开始。《孟子·滕文公…[全文]

2014-09-14 16:21:42

元代民事审判制度之研究

    摘要:对元代民事审判制度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元代民事审判机构进行研究,得出元代民事审判机构是多元的,这是元代在民事法律适用上采用属人法的结果;其次,对元代的民事审判程序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元代民事审判程序规范十分发达,并且出现…[全文]

2014-09-14 16:17:25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