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墓葬类型结构和遗物特征,尤其是铭砖和刻铭铜铃的出土,充分证明"太王陵"是好太王的陵墓,由此也推定出"将军坟"是长寿王的陵墓。集安麻线新出高句丽碑碑文中的"国罡上太王",是好太王的谥号,因此该碑建于好太王之后。碑文所记"以此河流四…[全文]
【摘要】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可知,世界五大主流文明之一源自先秦时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以西北丝绸之路(国内段)为基点思考丝路文明交流缘起,紧扣住了时代最敏感的脉搏,其所经之处的文化遗产符号意义、文本误读、再创作等问题随之而来,亟须…[全文]
2月27日至28日,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及浙、沪、湘科研院所的20余位学者,对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良渚时期蒋庄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观摩出土标本、听取考古队汇报和充分论证后,与会学…[全文]
3月2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在首都博物馆正式发布。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虹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发布会由江西省副省长殷美根主持,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通报了考古发掘重要成果和考古发掘理念,国家文物局驻…[全文]
2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公布了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洛阳博物馆“文史讲解”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全文]
霁红釉笔筒,清康熙,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 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全文]
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清康熙,高15.8cm,口径18.5cm,足径18cm。 笔筒口底相若,直壁,平底。里施白釉,外壁通体施乌金釉,釉面漆黑明亮。釉上以金彩描绘纹饰,金…[全文]
苹果青釉瓶,清康熙,高21.2cm,口径8.4cm,足径8.9cm。 瓶撇口,束颈,溜肩,椭圆形腹,圈足。通体施苹果青釉,色调柔和,釉面光润有开片。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