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第47届“世界地球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了秦岭“献给地球的礼物”13周年成果展和《陕西日报》“秦岭世界”周刊创刊号首发仪式,陕西省原省长程安东、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等出席活动。 展览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反映…[全文]
池田大作是日本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论生命》是他众多佛学著作中讨论生命现象的专著。在该书中,他用佛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最奇妙、最精微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当代西方著名学者J·汤因…[全文]
佛教作为外来思想文化,从进入中国社会开始,即开始了自身的中国化进程。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禅是佛教中国化、佛教现代化的产物。这里所说的佛教中国化,是指佛教在适应中国社会环境过程中,吸收传统儒家、道家等思想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化佛教思想文化的过…[全文]
佛教以戒为本,佛教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与戒律的变动有关,禅宗的戒律革命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导致了以禅宗为代表的山林佛教的最终确立,还为禅宗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整个中国佛教的格局。 早期禅宗奉…[全文]
佛教的产生与其它宗教一样,也是对于人类死亡与人生问题的回应。佛陀当初的悟道,就是力图在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解脱的方法之外,另行开辟一条解脱生死以及人生痛苦的可行道路。与印度其它宗教一样,佛陀面临的最大疑难就是如何使众生从六道轮回之中解脱出来,…[全文]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教是印度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一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自产生以来,一直表现出向周边地区和平辐射的良性传播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表现,一是印度僧人以普度众生的慈悲心怀向周边地区的人民和平传播佛法,二是印度之外…[全文]
佛教最初传人中国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定。史学界一般以汉明帝求法故事为佛教入华的标志。史载,汉明帝永平七年(64),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翌日晨,帝问梦于朝中大臣,太史傅毅答道,你梦见的是位神,名叫佛。佛有非常的神通,是西方的得道者。于是,明…[全文]
日前,苍南县社科联一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会上公布县第三批社科示范基地名单,并对创建成功的单位进行颁牌,苍南县博物馆实现了市县两级联创。 苍南县博物馆自2015年1月26日试开馆以来,2015年全年累计参观人数21.45万人…[全文]
1987年6月2日是文学界前辈马一浮逝世20周年,浙江省文学艺术界集会纪念。马老的生前挚支、新加坡广洽老法师专程到杭州参加纪念集会,并带来精印的马一浮居士手书《石头迁禅师参同契》、《云岩宝镜三昧》和《僧璨大师信心铭》三种法帖向大会献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