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过市考古队一年多仔细不间断地挖掘,位于漕河西路尽头的南宋北门遗址的城墙、水井、道路、柱石、水门等遗迹,逐渐重见天日。扬州古城东西南北四门现已齐全,在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期间将向游客展示扬州灿烂的古代文明。[全文]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研究人员对秦始皇陵勘测结果表明,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而且藏量非常巨大,有人推测可能多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近日,陕西有关专家根据有关情况推断,秦始皇陵的水银部分来自于…[全文]
历经台风连番折腾,“南海I号”打捞工作中断20多天后继续推进。30日,从海上打捞现场传来消息称,8月28日,巨型沉井开始横穿第一根底梁,直接决定沉船打捞成败的“海底穿针”关键一环,在社会各界关…[全文]
桐梓县夜郎镇一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宋墓群,引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昨天,记者赴桐梓对此进行了采访。 修公路挖出古墓 连接习水县温水镇和桐梓县新站镇的习新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中,这条公路途经桐梓夜郎镇。7月17日…[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近日透露,中国目前没有挖掘秦始皇陵的计划,秦陵将长期处于原样不动的保护状态。 “我有生之年肯定不会看到挖掘秦始皇陵了,我认为,当世的中国人没有人能等到开挖的那一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文]
中国考古专家认为,在西安的西市旧址发掘出的紫水晶和蓝宝石等西域舶来品,是其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有力证据,它们表明,唐朝的长安城,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和全世界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 唐代的长安城内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全文]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对重庆钢铁集团迁建区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汉代和唐宋遗址等文物点15处。 重庆钢铁集团从重庆主城区迁往长寿区江南镇,是重庆市已经启动的基建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有关人员介绍,重庆钢铁集团迁建区位于长江南岸二级台地,考古调查…[全文]
4日上午,宋代沉船“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作人员成功将第一根底梁穿过沉井底部,完成了整个打捞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南海Ⅰ号”整体打捞的副总指挥王…[全文]
日前,周口关帝庙将对春秋阁进行全面维修。周口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春秋阁是关帝庙最高的建筑,并于1955年维修过一次。为了恢复春秋阁原有的面貌,保持建筑风格,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审批,周口市决定分三个阶…[全文]
日前,由平阳县文物部门与城南办事处、平塔村共同签订协议,征用以文明塔为中心的方圆四亩土地,正式拉开修缮文明塔的序幕。 文明塔于光绪四年兴建,十年(1884年)三月落成,为当时振兴文风的标志建筑。该塔结构严谨,造型简朴大方,是浙南地区清代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