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通过化石研究发现,蝙蝠可能是先会飞后才慢慢发展出利用回声定位追踪猎物的本领。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如今的蝙蝠大多都有回声定位的本领,即发出声波,再倾听物体或飞行的昆虫身上反射的回声,从而确定它们的位置。目前世界上10…[全文]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有关部门获悉,近日在大运河浚县段,位于该县小河镇么村卫河故道转弯处地表以下5米,出土了两只古船的残骸,有关专家认为,古船很有可能是唐宋时期卫河上来往的渡船。 据介绍,出土的古船为木质结构,船帮厚约4厘米,每块船板宽约3厘米…[全文]
记者从河南省郑州市档案局获悉,到今年6月底,郑州市所有古树名木都将拥有自己的档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郑州市共有古树名木2000多棵,树龄最长的达到1000多年。为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工作完成后,郑州市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都将拥有自己的档案号。档…[全文]
长年陈列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家藏品——四块每块重达几吨的三星堆玉石上,被发现多处切痕的底端呈两头上翘的弧形,从而推翻了线切的传统结论,成为千古切痕之谜。 据发现这些痕迹的第一人、多年从事红山文化收藏研究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业委…[全文]
M110墓葬出土的玉衣片 M115墓葬出土的九鼎 罕见的玉衣、大体积的釉陶器、造型奇特的铜蒸馏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出土于西安市北郊张家堡汉墓群。为配合西安市行政中心建设工程,考古人员2007年上半年对墓群进行了发掘,并于昨日公布…[全文]
2月14日,西安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与西安十九粮油、家豪实业公司两家单位正式签署拆迁补偿协议,协议拆迁面积近6万平方米,标志着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工程有了实质性进展。 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是国家“十一五̶…[全文]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段的工作时间表,2008年6月,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将在西安召开第四轮中国及中亚国家商定“申遗”合作事宜的会议。陕西作为这次丝绸之路“申遗”…[全文]
2月14日,余姚市文广新局熊培军局长带领文化、消防执法人员对王阳明故居、河姆渡博物馆、黄梨洲墓道等国家级文保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此次检查重点是:检查各类消防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各通道、出口是否畅通,禁止烟火标志是否明显,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文]
日前,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项总投资预计将达2.61亿元的工程项目,是莫高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保护工程。目前,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根据批复,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总投资2.61亿元,其保护利用设…[全文]
“魔鬼蛙”与现今青蛙的体型比较 现今世界上大多数青蛙都是以蜗牛、蚊虫等小动物为食。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根据对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发现的一种巨型青蛙化石的研究发现,这种蛙类却很可能把小恐龙当美餐。它们体型巨大、身披重甲、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