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至22日,省政协副主席王振有带领省政协调研组,就拟于10月下旬召开的省政协界别专题协商会开展前期调研。他强调,要用好政协平台,推进随州大遗址片区保护工作。 省政协副秘书长曾鑫,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唐瑾,省…[全文]
文化遗产不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遗物,而且是对当代中国文化构建具有巨大精神价值的宝贵资源;它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因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是口号,而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方式。 让文化遗产…[全文]
据中新社电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5亿元,支持大遗址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革命文物保护等。同时,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6.63亿元,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抢救保护等。[全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兰州市“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安排,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委托市城乡规划院编制了《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于今年3月26日通过专家审查论证。8月22日,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对该规划方案主要内容进行为期30…[全文]
近日,国家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办公室的专家经过考察基本认定,位于乌兰察布市境内的“北魏御苑遗址”可能并非“皇家别苑”,而是年代更为久远的西汉长城遗址。这处曾经被称为“北魏御苑遗址”的遗迹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被认为是北魏…[全文]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在和县城西北45公里的陶店汪家山北坡,地处长江下游,而“和县猿人”所处的年代在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1980年1月4日,在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被掘出。经专家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30万年…[全文]
汉长安城格局分布图。汉长安城特区供图 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并且被称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全文]
播州杨氏土司第14世杨价葬于何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旧无识其处者”。据郑珍撰《访杨价墓记》载,道光庚子年(1840年),赵石知旭曾与郑珍言,“称价墓在桐梓治西胡卢坝”,并到葫芦坝访察,“坝无他古冢,惟山下有石椁,上六下三,在民田中,…[全文]
关于我国史学界如何吸取考古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议题,在日前闭幕的“第九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各主题发言中被与会学者专家普遍关注。学者同时建议,鉴于红山文化被学界共识为中华文明“主根系中的直根系”,历史学者应积极吸纳、研究、应用红山文化研究的最新…[全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日前发现,西安市长安区一处大墓为唐玄宗大臣夫妇的壁画墓。 经考古钻探与发掘,发现该墓深约11米,座北向南,墓道至墓室总长约40米,是一座由长斜坡墓道、4个过洞、5个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