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禁军腰牌御马监驾牌赏析

    大明禁军腰牌御马监驾牌 这件大明禁军腰牌,圆形铜质,长98毫米,宽70毫米,顶端浮雕双面云雷纹,正上方中部有一直径8毫米的穿孔,以作穿系之用。腰牌正面中部竖刻两个篆字“驾牌”,左右侧均竖刻楷书“出京不用”、“皇字五千八百叁拾叁号”。…[全文]

2014-09-25 14:22:50

清王宸《百事如意松柏长春图》赏析

    王宸《百事如意松柏长春图》 局部图 王宸(1720-1797年),清代画家,字子凝、子冰,号蓬心、蓬樵,晚号蓬心老樵、柳东居士、蒙叟、玉虎山樵、退官衲子等,江苏太仓人。著名画家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干隆进士,官永州知府。工…[全文]

2014-09-25 14:21:10

明莲池水禽纹铜手炉赏析

    明代的莲池水禽纹铜制手炉 笔者喜好集藏,寒冷的冬季,笔者的暖手宝也是一只明代的莲池水禽纹铜制手炉。此炉长15.5cm、宽12cm、高9.2cm,净重980g,炉身长方圆角形,通体黑漆古色,仅口沿处稍露黄铜色,丰肩、收腹、平底。炉身光…[全文]

2014-09-25 14:19:07

北宋李唐《濠梁秋水图》赏析

    李唐《濠梁秋水图》 李唐是一位颇具传奇性和文人色彩的画家。他48岁时赴开封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画院考试,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参加考试的人大都在“酒家”上下功夫,唯有他只画了桥头竹林外挂着的一幅酒帘,紧扣住“锁”字之意。宋徽宗看到…[全文]

2014-09-25 14:01:50

元代王蒙《东山草堂图轴》赏析

    东山草堂图轴,王蒙作,纸本设色,纵111.4厘米,横6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元代开始,随着文人进入画坛,绘画的材料由原先的绢本渐渐改用了纸本。绢本利于勾勒、渲染,而纸本较粗糙,笔墨易出现迟涩、松毛感,因此也就形成了元代绘画…[全文]

2014-09-25 14:00:19

元代王蒙《具区林屋图》赏析

    《具区林屋图》,王蒙作 纸本设色,纵68.7厘米,横42.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文人登上画坛后,绘画逐渐成为个人“寄兴游心”的笔墨游戏,水墨自然成了第一选择,但画面上仍时有色彩出现。此时,色彩已不是青绿重彩,更多的是淡彩…[全文]

2014-09-25 13:59:12

西晋怀柔蛮夷赏赐蛇钮金印赏析

    印章在我国起源甚早,早在先秦时期,简牍封泥之上多用印章加盖作为凭信,以防私拆,起到保密的效果。以后历朝历代,印章被大肆使用,有印章、印信、朱记、关防、图章等多种称谓。在我国,对印章的使用十分广泛,皇帝使用玺印,朝廷、官衙使用印章,作为权力的…[全文]

2014-09-25 13:57:40

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诗意图铜茶盘赏析

    “西宫秋怨”诗意图盘 此盘左上方,刻行书“芙蓉不及美人妆 水殿风来珠翠香 却恨含情掩秋扇 空悬明月待君王 寅生刻”。看来,此盘可能是清季同光年间,京华名店“万豊斋”刻制的;店主是同光时期最著名的刻铜大师陈寅生;陈擅书画 自冩自刻 故精妙入…[全文]

2014-09-25 13:56:14

揭开深藏闺中的漆器面纱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大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曾几何时,漆器曾代表我国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也是皇家御用器具,享誉国内外。然而在今天,历史悠久的漆器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深藏闺阁待时飞的金凤凰…[全文]

2014-09-25 13:54:53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赏析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燃香洁室,或熏衣染被。“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在焚香器物中,汉代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堪称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于1981年…[全文]

2014-09-25 13:53:31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