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玉雕收藏要看气度

    当代“山籽雕第一人”顾永骏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支招和田玉收藏:玉雕收藏要看气度 特别是书卷气文人气 顾永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代表)传承人 古言“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好的和田玉作品,自然离不开玉雕…[全文]

2015-01-06 09:07:06

和田玉收藏的问题在于只考虑价值最大化

    作为进入和田玉收藏领域已十年的美籍华裔收藏家,郭少勇继去年在广州二沙岛举办过一次和田玉展览之后,近日在东莞也举办了一次大型和田玉藏品展,展出藏品包括中国玉雕大师顾永骏、吴德升、江春源等人的代表作。郭少勇表示,此举只为推动和田玉的交流,提高普…[全文]

2015-01-06 09:06:09

和田玉籽料涨价幅度远超雕件

    “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这一题词,源于玉雕大师葛洪的一件和田玉籽料作品,该作品以126余万元被一藏家拍走。从字里行间可读出,和田玉籽料美在何处,玉雕师的工又妙在何处。随形施材,自古以来就是玉雕行业…[全文]

2015-01-06 09:04:58

龙形玉佩:战国时期代表性玉器

    玉,石之美也。中国人自古尚玉,正所谓“君无故,玉不去身”。从古至今,玉被各个时代的人们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寓意。在战国时期,玉更被视作“美德”的象征,诸子百家崇玉、王孙贵族爱玉,佩戴美玉成为一种风尚。而据史料记载,战国七雄中,楚玉为玉中之最。而…[全文]

2015-01-06 09:04:04

古玉多假:欲购当慎

    一般而言,明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汉以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高古玉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博物馆及少数藏家手里。近年来,古玉成为有一定实力收藏爱好者的追逐目标。古玉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成为收藏爱好者频频出手的动因。然而,…[全文]

2015-01-06 09:03:17

寻访卢芹斋现象及其幕后

    在一片讨回国宝的叫喊声中,卢芹斋确实也只能背上这“国贼”的骂名,但其背后是否确有推手和幕后者呢?种种迹象表明,卢芹斋也许真的不是个人所为。扶持他成长的张静江是国民党的大佬,从支撑孙中山到蒋介石,谁不视其为上宾贵客。他指点卢芹斋,甚至可以说是…[全文]

2015-01-06 09:02:33

卢芹斋与中国古玉的西传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欧美收藏中国文物最为兴盛的时期,也正是西方对中国古玉从认识到接受、喜爱与品鉴的变化过程。上海的卢芹斋(C. T. LOO)和美国收藏家温索浦(Grenville. L. Winthrop)的交往,折射出的不仅是中国古董商将中…[全文]

2015-01-06 09:01:21

网购玉石到底靠谱不靠谱

    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距离光棍节和所谓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还有6天,距离感恩节还有22天,距离圣诞节还有49天,距离2015年春节还有105天。 在这个电商大战即将来临的节骨眼儿上,中国经济网跟大家一起聊聊网购玉石的事儿。这…[全文]

2015-01-06 09:00:20

缅甸政局复杂敏感:翡翠市场或将有价无市

    10月28日,据中国领事服务网援引驻曼德勒总领馆消息,中国驻曼德勒总领馆提醒赴缅甸克钦邦旅游的中国公民,行前应了解目的地是否为准许外国人旅游地区,避免因违犯缅甸移民法规,遭遇不必要的麻烦。并提醒中国公民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全文]

2015-01-06 08:59:38

翡翠虚火如梦幻泡影

    “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唐代,陈子昂眼里的翡翠,是只在南海之滨筑巢为家的鸟。 “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中悠然踱步,俯…[全文]

2015-01-06 08:58:54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