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意亭生干1895年,卒于1948年,享年54岁。17岁时就读于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图画科,先师从潘匋宇、张晓耕研习花鸟画,后到上海拜浙派花鸟画家程瑶笙为师。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浮梁县立初级职业学校饰瓷科任教。程意亭工粉彩花鸟,一生…[全文]
王大凡生于1888年,卒干1961年,亨午73岁。15岁时拜汪晓棠为师,不仅学习陶瓷彩绘技法,而且学习中国画、诗词歌赋。早期作品笔法工整严谨,线条流畅细密,设色俊逸。晚期作品,深得清代大画家吴友如之法,用笔织秀,线条放达,气势洒脱,以文人画…[全文]
空白期瓷器又称“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统、景泰、天顺(1436-1464年)三朝烧制的瓷器。《明实录》等文献记载,历时约30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造瓷器。正统三年,规定禁民窑烧造与官窑式样相同的瓷器。正统六年,…[全文]
根据有关资料,综合诸多专家论述,领悟探求永宣青花器二者之间微妙不同之处,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一、宣德时期瓷土选料,是景德镇附近麻仓山所产“麻仓土”。同类器物相比,永乐稍轻薄,宣德显厚重。此碗“露胎部位瓷质润白,呈现浅淡火石红,无旋…[全文]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全文]
古陶瓷鉴定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评定其价值,这项任务是鉴定中最重要的。前三项仅是对古陶瓷的时代、窑口和真伪做出判断,要进一步研究古陶瓷,必须对它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评定其价值,需要有较高的历史知识,美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全文]
鉴定古陶瓷的真伪,还需要了解仿古陶瓷生产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上仿古陶瓷生产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仿古;二是作伪。 1、仿古 仿古代陶瓷生产,最早出现于元代。如元代仿宋代钧窑,南北方瓷区都有生产。再如元代霍县窑仿宋代定窑,亦属仿…[全文]
识别窑口即判定陶瓷的产地,其要领是把握陶瓷的工艺特征,胎、釉及修坯和烧成等,不同的产地均有各自的特征。如耀州窑系产品,同是青釉刻、印花产品,但陕西耀州窑底足露胎处均有褐色铁斑,河南地区产品则均为灰白胎;广西容县、滕县窑产品青釉则为铜绿。再如…[全文]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