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元青花,必然提到景德镇。在瓷史中,可以说元青花就是景德镇的代名词。景德镇于东晋时期建镇。宋以前曾称新干镇、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1004~1007),宋真宗命景德镇烧御器,于底书“景德年制”款。因为这种瓷器光致茂…[全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瓷器到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发展到白瓷,而后再由白瓷发展到彩瓷将近二千年的历程。其中,从青瓷到白瓷的转变,是在唐宋时期完成的;而由白瓷到彩瓷的转变,则是明清时期实现的。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和盛行,使中国古代…[全文]
名称: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类别:五彩瓷 年代:明嘉靖年间 尺寸:通高33.2cm,口径19.5cm,足径24.1cm。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1955年出土于北京东郊,为明代的陈设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罐直口,短颈,丰肩,…[全文]
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 石瓢壶久盛不衰,还在于壶型优…[全文]
曼生十八式图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再加上署款“曼生”、̶…[全文]
明天顺(公元1457—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年号)朝,景德镇瓷器开始走向安定。明天顺青花瓷的制瓷风格开始趋向淡雅和精致。 【明天顺青花瓷胎釉】 胎体厚重,多白净,瓷化程度好,修胎较粗。釉质细平滋润,釉色白度高,大多…[全文]
宋代南北方瓷窑均生产黑釉瓷器。随着斗茶风俗的盛行,最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风靡一时。宋代黑釉其胎体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满了由氧化铁结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各种斑纹,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其名称亦颇具文采,如“曜变变”、…[全文]
曾在北京华辰2012年春拍现场上,一件元青花鱼藻纹大盘以6888.5万元成交,成为该拍卖行瓷器拍卖的最高价,这也是外销瓷拍卖创下的最高记录。外销瓷第一次“高调”进入中国藏家的视野。 何为外销瓷?中国自17世纪起大量…[全文]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铃铛杯,款口径:8cm 这件造型优美典雅的康熙青花山水人物铃铛杯,是康熙官窑的杰作,它最早出自1999年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由于胎体雪白轻盈,整个杯子薄可透光,造型为撇口深弧,显得分外玲珑秀巧,釉水晶莹剔透,青花发色具有康…[全文]
今年60多岁的南昌市民谭翠兰老人年轻时起就开始收藏关于党史的书刊、画报、照片等资料。记者来到她的住所看到,不大的房间就像一个小型的红色博物馆。谭翠兰老人用她40多年来收藏的丰富资料向记者展现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后代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