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5日,惠安佛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拉开序幕。陈龙山摄 15日,以“弘扬海丝佛教文化、展示闽南佛国魅力”为主题的惠安佛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举办,吸引了来自台湾、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法师以及佛文化爱好者参展。 据悉,本次展会展出面积达2万平方米,设有400个展位,近200家企业参展,涵盖佛像佛雕、寺院建筑、石雕、法器法物、佛龛佛具、僧服绣品、禅意文创、禅茶素食、佛教工艺品...
邹溪在自己工作室微雕作品 陶拴科 摄 记者在新疆天山天池邹氏微雕工作室看到一幕,正在开放的邹氏微雕艺术馆吸引了前来天池旅游众多游客,多种精细的微雕艺术品,让游客叹为观止。 在石头上雕刻的丝绸之路走向图 陶拴科 摄 邹氏微雕传承人邹溪是新疆阜康市人,十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微雕,1995年去天津美院特种工艺班学习,两年后回到新疆,与父亲共同创作微雕艺术作品。20多年来他在石...
济南微雕非遗传承人王天明正在伏案创作。孙婷婷摄 头发丝上刻汉字、米粒上刻画大熊猫、珍珠上刻英文、重2.6克的壶具上刻李白醉酒图……从事微雕创作30年的济南微雕非遗传承人王天明“以小见大”,将多种文字、图案雕刻在各式微小的物件上。目前,他创作的7000余件微雕作品被私人收藏。 济南微雕非遗传承人王天明将大熊猫、唐诗等微雕在米粒上。孙婷婷 摄 26日,70岁的王天明手持刻刀,...
中国雕刻艺术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古人将象形文字和图腾刻在各类器物上,用以记录或祭祀,而建筑上的木雕源于何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左传》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dān yíng kè jué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的常规做法,距今约2500年了。 大唐的建筑和雕刻工艺更是宏伟大气,影响深远。其后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
10月2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 据了解,大会共有宣读《关于同意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的批文》、筹备组代表向大会作筹备工作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第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委员建议名单等十一项议程。经过推选,浙江省珠宝流通行业协会会长袁志明担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玉石雕刻专业委...
随着收藏热的持续高温,很多收藏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贵重木材雕刻艺术品上,而其中用清刀雕刻出的艺术品又吸引了大部分收藏家的目光。 何为清刀雕刻? 清刀雕刻,也可以将它称为“清刀微劈雕”,是木材雕刻中的一种处理手法。清刀作为一种传统工艺,最早可追溯到西晋,南宋后期这种雕刻技艺逐渐成熟,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清刀之美——刻刀与木材的火花 清刀作为木雕中一种最需要耐心的雕刻技法,需...
老叶简介:叶长良,祖籍安徽。中国木雕工艺大师、山东红木诚信联盟理事、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山东龙尊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飞龙红木家具厂董事长。 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如果能及早深入了解雕刻工艺,就会少走弯路,并能从各种雕刻风格和水平的对比中评价你要买的家具。老叶今天就给大家说说什么才是好的雕刻。 一是一件好的雕刻作品要有好的体裁,也就是雕刻内容要有好的寓意。吉祥文化是我们传统...
昨天,人们在天一阁博物馆云在楼参观“歙砚非遗雕刻艺术展”。(周建平 摄) “开石见月——歙砚非遗雕刻艺术展”昨日起在天一阁云在楼开展,55件(套)老坑歙砚精品不仅呈现砚石天然生成的各种色彩和星晕纹理,还展示了以精细见长的雕琢工艺。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材料歙砚石的产地以江西婺源与安徽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砚石内在的纹理千姿百态,其矿物粒...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世界上独特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 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在古时,只有君子或士大夫们才有资格佩戴玉。 古人们认为玉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转运赐福;氏族部落出现后,远古人类产生了阶级意识,经过细心穿凿打磨过...
李艳军在工作室创作作品 王焕伟 摄 头顶上一束长发,下巴上一缕胡子,枣红的棉质对襟上衣,配上深蓝色的中式裤子——李艳军的外表既文艺又新潮。 李艳军,1976年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许湾村一个木雕世家,受祖父教诲,十岁习刀刻,因心灵手巧,功力早现。2006年便在永乐镇举办了“永乐桃木作品展”,2010年自办“芮城县永乐理天桃木雕刻坊”,2014年更名为“芮城县理天木雕文化研究所”。日前...
2018北京文博会崖柏雕刻展览会将于2018年10-25日开幕! 众所周知,崖柏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称为活化石一点不为过,在文玩界能与崖柏抗衡的已是凤毛麟角。崖柏雕件、手串、摆件及毛料均以太行山深处的陈化崖柏为原料。崖柏的稀缺性注定了崖柏的“高傲”。 撇开崖柏成品不说,崖柏毛料更是呈现天地造化之奇特,鬼斧神工,扭曲飘逸的姿态更是令人咂舌,拍手惊叹,稀缺,每件又不相同。这无与伦比的美是...
徽州大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这特殊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文化各艺术门类里,雕刻文化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徽派雕刻艺术成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徽文化浓厚的积淀分不开的,它是在古徽州雄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变化、发展起来的,与徽州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成、宗教伦理、文化思想等因素组合成相关矩阵,并在各种因素的交叉作用下,形成...
在一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巴掌大小的有机玻璃上,刻下完整的《唐诗三百首》;普通茶杯大小的石头上,留下清朝的乡试考卷……这些都是四川省内江市高迅波老人的微雕作品,而最近他又在一块碗大石板上刻下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 87岁的高迅波是成都铁路局内江车务段退休工人,他从十多岁开始学习雕刻,坚持至今已有70余年,在他的雕刻世界里,从动物骨头到石头,从...
2月6日上午,青海省博物馆里排起长队,观众手拿方形宣纸,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体验传统版画印制技艺,印制作品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这是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与青海省博物馆春节期间重点推出的文化活动之一——“匠盈新春·印刻时光记忆——扬州雕刻及雕版艺术展”现场的情景。 本次展览共展示江苏扬州和青海共239件(套)雕版雕刻文物精品。参观展览的观众表示,互动活动妙趣横生,既加深了大家对雕版雕刻技艺的...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而中国的玉文化也源远流长。如果说人类社会早期经历了一个由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的发展过程的话,那么我国古代社会除了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外,其间还贯穿了一个玉器生产与加工的历史过程。 一、了解青铜器造型和文饰为玉雕艺术布设灵感 1、历史回顾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