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传说中的洛龙横卧在入口 菲律宾自然历史博物馆老树新花, 在马尼拉成为这座城市的亮点~ 博物馆是知识的矿藏,不管大小,都有丰富的蕴藏。博物馆既储存知识,又挖掘知识,同时还生产和输出知识。因此,一座优秀而杰出的博物馆应该有完整的知识产业链,只有当这个知识产业链具有完整的传动链条,而且每一个部分都能有效的配合和联动,那么,博物馆就真正活起来了。 发达国家和一流的城市都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华盛顿、纽...
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6年,见证了国家博物馆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观众数量成倍增长,其发展反映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以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诉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文化诉求随之提高,省区市级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当中,甚至很多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超乎人们想象。比如今年9月1日开馆的贵州美术馆,它是西南少数民族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美术馆建设中的一个特...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副馆长 我自2010年以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6年,正是国家博物馆经过改扩建工程结束之后的前6年。这段时间,我见证了国家博物馆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观众数量成倍地增长,其发展现状反映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以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诉求。 在中国经济大好发展前景下,各地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已不仅是吃饱穿暖,而是人们的文化诉求。省区市级博物馆(包括美术馆)的建设也...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以《美在博物馆》的主题讲座让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从事展陈设计的博物馆人,听了此次讲座深有感触,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展陈设计的思考。 由物的关注到人的关怀 陈馆长高屋建瓴,从博物馆的建筑之美、收藏之美、展览之美、教育之美、休闲之美等几个维度论述了博物馆的美,可谓“大美”。尤其是“休闲之美”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基本职能之...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受邀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了一场题为《美在博物馆》的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陈履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多年来具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考察见闻的陈履生,在访谈过程中对深圳的文博事业发展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我们缺乏有特色的博物馆 记者:您对深圳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向来比较关注。在深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匮乏的背景下,您认为深圳的博物馆可以怎样避短扬...
这是一个展览的时代,有目共睹,已经成为共识。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基本上每天都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艺术展览的开幕式。各地展览的数量也较之过去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这无疑也会带来杂乱的问题,从而给人们带来展览疲劳症、厌恶症,因此,很多专业人士反而看展览少了。人们期待能有一些精品展览,实际上,这种期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展览现状中的不足。展览的鱼龙混杂,从大的方面来看,是因为展...
在4月23日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谈到在博物馆展厅拍照问题时表示:“你拍的像素也好,清晰度也好,都不如我们官网上的图片,你到官网上下载就可以”,“我感觉在博物馆,拍照的都很傻”。 “在博物馆拍照很傻”,此言论一出,立马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深表赞同,认为博物馆里面陈列展览的都是文物,随意拍照行为不管是动作,还是手机、相机发出的光线,都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
近日,某节目因为在杭州博物馆录制而引发争议。节目中嘉宾有激烈的动作和奔跑,令许多观众揪心“不慎伤了文物怎么办?”“拍摄光线没有影响吗?”在网上,大家纷纷表达对栏目组的质疑。 本周六晚22:38,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电视青年公开课《开讲啦》将邀请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做客,陈馆长认为走进博物馆就应该用心感受文化,不要总惦记着拍照:“我觉得在博物馆拍照的人都很傻。” ...
春节中的博物馆 春节期间的各地博物馆、美术馆都显现了与过去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是博物馆积极营造春节的文化氛围,策划了与春节相关的展览;另一方面,公众利用假期踊跃走进博物馆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因此,许多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队,而有的博物馆因为观众数量激增而采取了限流措施。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博物馆今后应更努力。 文化春节与春节文化 文化春节在城里所展现的新气象,说明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博物...
陈履生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记者:在您心目中,博物馆应该是人们生活中怎样的一处所在? 陈履生:是一个可以伴随你一生的地方,小时候,父母带你去参观;读书的时候,你可能会把参观博物馆的感受写进你的作文里;大学里写论文,你选择来博物馆做某个专题的研究;有一天,你牵着情侣的手而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你们的浪漫之旅;然后,有一天,你和你的爱人带着你们的孩子来了,一如当年你父母做的那样。你看,这样一种轮回,...
对于每一位收藏家来说,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关于收藏的故事。 1993年5月,因为完成《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工程,第四次去西藏。在阿里见到孔繁森,我们见面后畅叙了多年的友谊,并能为在这里相见而感到高兴,因为能在这里见面的几率很低。 孔繁森以他对阿里的了解,向我提供了一个关于民间文化方面的路线图,特别提到定日的民间银器制作。为此,我们在定日专门去拜访了孔繁森去过的那个银匠的家。那位老艺人听说我们是孔书...
不能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一届又一届的推展全国美展,貌似驾轻就熟,但缺少回头看。如果是照方抓药,那它的意义在哪里?现在越来越重视作品,重视评选的过程和奖项,而忽视其本体的“展览”。当最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的时候,其大的感觉与总的影响和上一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换了作品。总不会是让公众去回味5年前的感觉吧。 不能杂乱无章 按理说,全国美展应该是井井有条,而不是杂乱无章;应该有明晰...
20世纪初的荷兰有一位收藏家科勒·穆勒夫人,中国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家都知道梵高,库勒·穆勒夫人是世界除了梵高家族之外收藏梵高第二多的藏家。 她喜欢艺术,她的丈夫是当年荷兰船运公司的大老板,富可敌国。她丈夫生前经常到离阿姆斯特丹大约两小时车程的一个国家公园打猎,科勒·穆勒夫人在她丈夫所到之处或者休息的地方安放她收藏的雕塑,这就成全了现在全欧洲最大的城市雕塑公园。 科勒·穆勒最...
读书问题: 很多不言自明的常识在当下就是少有人遵从,很多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终却成了问题。艺术家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就成了问题?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责任的缺失,只是把艺术当成一种职业和工作,一个仅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动者。毫无疑问,这种价值判断偏离了艺术本体。 绘画意义: 现在整个社会对绘画意义的理解、期许与要求都在降低。人们判断一位艺术家的成...
陈履生 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同时考入该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2002年调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任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常务副主编。2010年调中国国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