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 (1368-1644年) 高7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4厘米、厚0.4厘米 白玉。杯为直口,弧腹,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凤为耳,凤口衔杯沿,展双翅与杯壁相连。双凤尾贴附于杯身,形成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凤头顶有冠,头上有披羽,发向后飘浮。细长形眼,尖喙,张口,口衔杯沿,凤颈较短。凤身饰叶形羽毛纹,翅膀饰小叶形羽毛纹,五翅,翅尾很尖。凤纹尾部似数条...
三国 魏 酒食器 1951年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 长约11厘米 耳杯,古代的名称是羽觞,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最常见的酒具,一般为漆器、青瓷器,长圆形,两侧有把,即“耳”。陶质的耳杯是随葬用品。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曹操之子,文思敏捷,青少年时代就随曹操征战,曹操曾有意将曹植立为政治继承人。曹植处事,任由性情,“饮酒不节”,甚至贻误军事,逐渐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
记者12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获悉,在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出土遗物进行清理和修复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木制双连耳杯。根据已经公布的考古发掘资料,该器型的发现在中国尚属首次,十分珍贵。 “耳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一种很常见的器物,在蜀地出土说明当时蜀国和楚国之间就已进行了文化交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馆员杨弢指出,在楚文化中,耳杯形制通...
汉 西汉 饮酒器 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长11.4厘米、高2.7厘米 汉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大量漆器被用作生活器皿以及家具、乐器、杂用器具、丧葬用具,也用作兵器的配件和甲、盾之类,轻巧精致,美观耐用。就器皿来讲,一般是以木、竹、夹纻作胎骨,髹红、黑色漆而成,器表用漆绘、堆漆、油彩绘出各式纹样,也有用金银箔贴敷纹样或用针镌刻纹饰,还有的为保持漆器牢固,用铜或金银等镶成配饰...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生活用具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双耳杯高13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2厘米;单耳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4.3厘米;陶盒高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8厘米 陶杯与陶盒均以快轮制成,制作精美,器形规整,外表黑亮如漆,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双耳杯腹部浅刻网格纹,单耳杯为纵向压印纹,陶盒口沿钻等距小孔,...
战国 曾 酒具 1978年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墓出土 高4.2厘米、口长14.6厘米、宽11厘米 这件木胎漆耳杯器外髹黑漆,内髹朱漆,边缘及双耳绘云纹。此墓出土漆器很多,因为是诸侯之墓,随葬漆器的工艺非常精美。 耳杯是战国漆器中十分流行的一种饮食器,其椭圆形带双耳的造型很独特、时尚。 战国时期,漆器手工业得到巨大的发展,生产出来的漆器种类丰富,色彩艳丽,工艺先进...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发现了“九鼎”以及玉耳杯等众多精美玉器。据专家介绍,古有九鼎至尊的说法,从西周开始,天子用九鼎,诸侯、卿大夫七鼎,大夫五鼎,士用三鼎或者一鼎。图为“九鼎”。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主椁室内发现了“九鼎”以及玉耳杯等众多精美玉器。据专家介绍,古有九鼎至尊的说法,从西周开始,天子用九鼎,诸侯、卿大夫七鼎,...
这是海昏侯墓遗址出土的玉耳杯(12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7日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再次出土5件玉器,其中包括该墓葬首次发现的一只玉质耳杯以及与此前发现的韘型玉佩形似的一枚透雕玉饰。专家认为,这只玉耳杯为墓主人生前所使用,并将墓主人的身份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看到,新出土的玉耳杯玲珑剔透,弧形耳和杯底均有精美纹饰。“俗语道‘锦衣玉食’,推测这只耳杯是墓主生前使...
玉具剑、玉质耳杯、韘形佩、“子母”套装漆器……各种宝贝陆续发掘出土。这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第23天,考古发掘取得的新进展。随着更多的宝贝的曝光,再一次将墓主人身份引向了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信息日报南昌讯记者赵婉露报道:玉具剑、玉质耳杯、韘形佩、“子母”套装漆器……各种宝贝陆续发掘出土。这是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第23天,考古发掘取得的新进展。随着更多的宝贝的曝光,再一次将墓...
上一期专栏,为您介绍了六朝时期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玻璃杯,今天说说起源于本土的“耳杯”。这种“杯子”,造型上保留了盘子的浅肚,左右各有一耳型把手,用于饮酒或饮茶。 耳杯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 目前六朝博物馆展出了多种耳杯,比如图中这件青铜质地的。它由杯子本体以及配套的托盘组成。耳杯的造型与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由欧式玻璃杯演化而来的杯子完全不同。耳杯更像是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演变而来,从...
今年5月宣城的一处工地惊现千年古墓,一时间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它的建造年代是东汉还是六朝时期?它真是此前人们一度怀疑的帝王墓吗?它的墓主人到底是谁?经过几个月的考古挖掘,它显露“真容”了吗?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宣州区鳌峰办事处张锦行政村殷村古墓挖掘现场,探访千年古墓神秘面纱是否已揭开。 来到古墓发掘现场,一个个印有“考古工地非请莫入”、“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警示牌映入眼帘,进入一扇铁栅...
中国人喜欢龙,自古而然。龙作为传说中的吉祥灵兽,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龙作为传说中的吉祥灵兽,蕴藏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志。龙形象的发展与其被赋予的含义紧密相连,从商周神格化的符号,到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形势下,冲破传统约束后的多样化的造型,从秦汉被君王用以提高皇权神授的无上地位而走向现实世界,到隋唐其形象构成的元素逐渐完备,由宋时定规定制后的一脉相承,进...
自7月2号我市首次发掘的完整汉代木棺椁在徐州博物馆开棺以来,不断有新的文物被发现。近日,一个保存完好的漆耳杯被取出,这是我市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汉代漆器。 今天上午,记者在徐州博物馆文物修复室,看到文保人员已将这件漆耳杯放在药水里保存。据介绍,木棺出土了8个耳杯,但是其他的都因为挤压损毁,只有这个算是最完好的一个。 徐州博物馆文保人员 赵晓伟:之所以保持完好因为它是木胎,用木头做一个内胎...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饮酒的道具用错了 这就是汉代人饮酒用的耳杯。 市考古所供图 重庆出土的文物显示,三国时期的酒具应该是耳杯,并非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青铜三脚爵杯 提起古代的墓葬品,可能大多数人会想到金银珠宝、稀世奇珍,不过这类宝贝大多都是王侯将相的“专利”。普通人离世后,都有哪些随葬品呢?昨日,20名文物保护爱好者走进了市考古所的陶器库房,见识了普通古人的墓中之物。 锅...
(记者 丁思)兰州市发掘的两座明墓墓葬,根据残损棺板和出土器物及墓志铭判断,两座墓皆为明代肃王家族墓,且分别为一座单人墓和一座合葬墓。这是记者22日从兰州市晏家坪明墓抢救性发掘清理情况介绍会上获悉的。 此次发现的墓葬位于兰州市晏家坪畜牧兽医研究所西侧,南边山脚下,现已部分暴露在外;两座墓间距约为25米,均为砖石墓,西侧墓葬较大,面积约65平方米;东侧墓葬较小,面积约为16平方米。 兰州市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