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羌绣” 是羌族民间工艺艺术的一朵奇葩,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最能与现实世界对话的羌文化遗产,其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羌族同胞无论老少皆穿戴羌绣制品。
羌绣,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被人们美誉为“云端艺术”。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使这一民族瑰宝在废墟中仅存一丝气息。保护包括羌绣在内的羌族文化,实质上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众多爱心人士、热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绣庄的苦心经营下,羌绣迎来了第二次生命,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注度也得到极大提高。发展到今...
地震一周年前夕,在北川县擂鼓镇的板房区,四十三岁的羌族妇女李银群和儿媳坐在门口专心地刺绣,这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羌绣。 李银群正在绣的是一幅富贵牡丹,已经绣了三四天,还需一两天才能完工,她儿媳正在绣一面带羌字的锦旗,准备送给援建他们的山东建设者,这种带字的难绣得多,要差不多十天,儿媳边说边起身向记者展示,这种锦旗一幅能挣一百二十块,那种牡丹一幅五十。 粗略估算,靠刺绣她们每人每月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