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康熙青花八开光杂宝花卉纹盘、清康熙青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图碗、清康熙青花冰梅纹直腹盖罐……从18日起,景德镇陶瓷馆内展出了103件罕见“平潭碗礁一号”沉船瓷器。在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些艺术珍品300年后首次外展,回到故乡千年瓷都景德镇。 据景德镇陶瓷馆专家介绍,“平潭碗礁一号”沉船遗址...
福州平潭碗礁一号出水文物,远赴新疆展出。近日,由福州市博物馆与新疆昌吉州奇台县文体局主办的联展在新疆奇台县博物馆开幕,展出的都是从福州“远渡”而去的71件具有东南地方特色的馆藏精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独有的平潭碗礁一号出水文物也在赴展之列,其中包括清漳窑鱼篓尊、清康熙青花折枝花卉纹深腹杯和青釉葫芦瓶。 “这些宝贝从水里打捞起来,到西南边陲大漠展出,很有...
(记者 胡苏)为了庆祝“国际博物馆日”和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党90周年纪念日,福州市博物馆自4月初开始举办“福州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展”,重点展出243件“碗礁一号”出水文物。一件件古代陶瓷艺术珍品,吸引了众多榕城市民的目光。 据福州市博物馆解说员林晶介绍,这批“碗礁一号”文物大部分为清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品种多样、造型丰富,涵盖了花卉盘、将军罐、三足炉、筒花觚、欧式小花瓶等,且纹饰精美、釉色莹润...
1日下午,国家水下考古队队员带着部分“碗礁一号”古沉船船体残片及最后打捞上来的数十件沉船瓷器撤出平潭屿头岛。由于海底沉船破损情况比预想更为严重,国家水下考古队暂时放弃了将沉船打捞上岸的计划。历时20多天的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水下考古工作正式结束。 由于平潭大练岛、小练岛一带海域还可能存在其他古沉船,国家水下考古队决定明年适当时候将再次进驻平潭,对...
大石头、球形泡沫助古沉船防抗台风,3艘考古用船靠岸避风,各种仪器设备全部上岸 福州晚报 樊小明摄 台风“鹦鹉”即将来临,下午2时许,负责“碗礁一号”古沉船中国水下考古的队员们暂停了水下作业。为了减少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他们已经对古沉船采取各种保护措施。 据悉,从昨天中午开始,中国考古队员和平潭屿头边防所官兵一起,找来一些大石头和绳索,并通...
在海底沉睡百年之后,福建省平潭县的“碗礁一号”古沉船有望重见天日。 2005年,国家考古人员共从“碗礁一号”沉船中打捞出古文物16000多件,创造了中国历史以来最大的水下文物发掘纪录。 船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碗礁一号”的沉没?沉睡在海底百年之久的它是否奇迹般地保持原状……这些谜底让...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平潭海域,对古沉船“碗礁一号”开展打捞工作。 19日7时,中国水下考古队员和平潭边防官兵,驾驶一条租来的120马力的木船驶向“碗礁一号”沉船海域。 考古队员每天出海时,都要依靠在木船上的定位仪,对“碗礁一号”船体进行重新定位。 19日的主要工作依然是对古沉船进行抽淤。据考古队员介绍,在持续的20多...
▲考古人员说,发现“碗礁一号”的海域有很多暗礁 考古队员穿上连体潜水服准备下海 见海水流速放缓,考古队员跳入海里 船上水下通过这个小盒子进行对话 “扑通”一声,身着潜水衣的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纵身跃入海中,对“碗礁一号”沉船进行水下清理、定位测绘,配合考古队员进行水下作业的,还有一名潜水员,专门负责清理沉...
福建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文物预计两个月内打捞上岸 16日,国家考古队在福建省平潭边防大队的全力配合下,在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对沉船进行测量和抽沙,准备在2个月内将古沉船打捞上岸。 2005年6月,藏有大量珍贵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的平潭“碗礁一号”沉船,被当地渔民意外发现。截至2005年10月底,考古人员经过4个多月的...
2005年是中国考古发掘的丰收年,但与此同时,文物的被盗现象也十分突出,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5处在考古队进驻之前曾不同程度地遭到盗墓者洗劫,其中3项是因人为盗掘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例如福建平潭“碗礁一号”水下考古过程中,考古队员一边忙于发掘文物,一边还要与盗捞者争夺时间、空间,一场“夺宝”之战就在汪洋大海上展开。而在25个入围项目中,有10处曾在近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